<label id="ydtpl"><meter id="ydtpl"><bdo id="ydtpl"></bdo></meter></label>
    <label id="ydtpl"><meter id="ydtpl"></meter></label><span id="ydtpl"><optgroup id="ydtpl"><xmp id="ydtpl"></xmp></optgroup></span>

      1. <li id="ydtpl"><mark id="ydtpl"><strong id="ydtpl"></strong></mark></li>

        <thead id="ydtpl"><optgroup id="ydtpl"></optgroup></thead>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文化 > 舊聞解密
        投稿

        小崗“不惑”

        2019-09-02 23:32:57 來源:新京報 作者: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春雷一聲響,萬蟄蘇醒來。

        40年前,一場變局如是啟幕。開放是風,改革為浪。這一襟起于匱乏年代青萍之末的風,成于動蕩時勢微瀾之間的浪,最終成風起云涌、浪奔濤嘯之勢,歷經40年沖刷,形塑了我們如今所處的時代截面:無論是持續數十年的“經濟奇跡”,還是人們日益豐盈的內心;無論是改變360行的“互聯網+”,還是走入尋常百姓家的快遞外賣、新“四大發明”;無論是關乎宏旨的“高質量增長”,還是關涉民生的“消費升級”……都標記著改革開放40年后中國社會的“日日新”。

        見微可知著,見端能知末。雖然時間給了我們答案,但我們仍需要在歷史之樹的粗壯軀干上,截取幾圈年輪,找尋微處的紋路,進而窺探從前的風云,預言未來的旱澇。

        我們用文字打撈那些“可昭示未來的過去”,用圖片言說那些被打上了年代烙印的人、事、物,而這一切,只為給“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繪制一幅歷史底本。

        對照歷史底本,繼續改革圖治,四十自當不惑。

        陳懷仁,74歲,鳳陽縣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著有《鳳陽大包干實錄》。

        1979年的時候,我是鳳陽縣委辦的秘書,經常跟著時任鳳陽縣委書記陳庭元下鄉。當年的4月10日,我們第一次發現了小崗村分田到戶的秘密。

        那天下午,我跟隨陳庭元前往小崗村所在的梨園公社檢查工作。會議結束臨上車時,公社書記支支吾吾地低聲對陳庭元說:“還有一件小事沒匯報。我們小崗村自發搞了包產到戶了。”陳庭元非常震驚,但當時并沒有表態。

        陳庭元當時坐的是北京吉普,離開公社走了不到一里路,就叫司機:“開回去,到小崗村去看看。”在小崗村頭,沒有了往常集體耕種的場景,田里只有一對青年男女在干活。陳上前詢問,是鋤花生哩?兩口子吧?你們是不是分田單干了?兩人連忙否認分田,說是分到組干呢,但陳庭元已心知肚明。

        此時,萬里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在他的支持下,鳳陽一直在探索分組作業聯產計酬責任制,也就是包產到組的嘗試,而在當時,即使是包產到組,也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與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集體化道路是相違背的,也擔著極大的風險,更不要說小崗村更徹底的包干到戶了

        小崗村的“大包干”,受到了當時梨園公社的嚴厲批評。公社要求該村立即“并產到組”。這時,陳庭元又來到了小崗村,他一家一戶地串,問為什么這么干,問到最后,他對公社書記說:“算了吧,都已經分了,再并回去各家的投入有大有小也不好算,就讓他們干到秋吧。”

        當時有說法,說小崗村在搞資本主義,陳庭元在不同場合說過:“農民已經窮‘灰’掉了,還能搞什么資本主義?全縣有兩千多個生產隊,就算這一個是搞資本主義,也搞不到哪里去。”

        很快,萬里聽說了小崗村搞“大包干”的消息,就專門聽取陳庭元的匯報。陳庭元說了兩段順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保證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眾都想搞,只要給干三五年,吃陳糧,燒陳草……”

        萬里聽到這些來自民間的鄉諺俚語,笑得十分開心。他說:“那好,如果個人和集體都變富,我就批準你們的‘大包干’干它三五年!”

        1980年春節前,萬里專門來到小崗村考察。這時,小崗已經獲得了大包干以來第一年的收成,家家糧滿囤,戶戶谷滿倉。萬里高興得不得了,說:“哎呀,這回好了,可以隨便吃餃子,面條了。”

        此后,對于不時傳來的反對大包干的聲音,3月15日,萬里特意叫人打電話到縣里傳達他的意見。當時正好是我接的,萬里同志的意見說,“大包干只要能增產,不僅今年干,明年還要干。”第二天縣里做了傳達,大家又吃了定心丸。

        根據這些我的親身經歷,我想說的是,小崗村大包干的每一步,都不是亂干,都是穩扎穩打的前進,是在萬里同志的啟迪、應允與支持下干起來的。

        3月22日,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位大包干帶頭人,如今健在10人,合影時到場8人。從左往右依次為:嚴美昌、嚴學昌、關友江、嚴俊昌、嚴宏昌、嚴金昌、嚴國品、嚴立華。新京報記者尹亞飛攝

        本文約4077字,閱讀全文約需8分

        如果僅從村貌上看,這個村與中國其他村并無二致,整齊劃一的二層樓房,環繞村舍的綠油油小麥、金黃的油菜花,奔跑的孩子,坐在屋前長椅上曬太陽的老婦。但如果細心觀察,還是會發現很多的與眾不同:這里的村口裝上了紅綠燈,有交警執勤;這里的馬路上有穿著統一制服的環衛工,灑水車放著音樂駛過;這里有黃色的大鼻子校車,有消防隊、有派出所,有來自各地的訪問團和游客,還有無處不在的,領導人視察時的巨幅照片。

        這是安徽鳳陽縣小崗村,淮河岸邊的一個普通村莊,但歷史卻賦予了它不同的意義。1978年一個冬夜,小崗村18位農民以“托孤”的方式在一紙契約上摁下鮮紅的指印,分田到戶搞“大包干”,掀開了中國農村改革開放的序幕。這里也被習近平總書記稱為“中國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

        一晃四十年,小崗村的“大包干”也和著中國改革開放的脈動,進入了不惑之年。

        當年,小崗村,部分大包干帶頭人合影。新京報記者尹亞飛翻拍

        茅草屋到三層樓

         

        小崗村的核心區貫穿了一條叫友誼大道的主街。筆直寬敞的馬路兩邊,是一棟棟徽派建筑風格的小樓,農家樂、農村電商等招牌隨處可見。“金昌食府”、“大包干菜館”、“紅手印超市”等名字,都是沿續至今的歷史痕跡。

        74歲的嚴立華開起了“紅手印”系列的農家樂和超市。嚴立華說,40年前,這里就是一個20戶的小生產隊,路是土路,房子是茅草建的。就是在他家的茅草房內,18個農民義無反顧地按下了紅手印。

        3月23日,小崗村大包干紀念館,翻拍的“紅手印”。新京報記者尹亞飛攝

        嚴立華有三個孩子,兩個女兒出嫁了,小兒子在村里的游客服務中心開觀光車,每月掙2000多塊錢,兒媳在家開農家樂。他平時負責接送孫輩上學。雖然學校離家就一條馬路,但現在馬路上的車越來越多,不放心。

        嚴立華在十六七歲時成了孤兒。“父母、爺爺、三個兄弟,6口人餓死了5口,就剩我自己活了下來,當時小崗一共餓死了60多口人”, 嚴立華說,為了有碗飽飯吃,大家才冒著危險搞起了大包干。

        70歲的嚴宏昌是大包干的主要召集人。嚴宏昌說,生產隊時,大家都沒有積極性,“種二十,收十八,不用鐮刀上手撥”,一畝地就收個20來斤,從來沒完成過國家的交糧任務;可大包干后,一畝地產的糧食頂原來的二十畝,一年還了近20年的欠賬。

        嚴宏昌給兩個兒子都蓋了三層的小樓,他說,以前蓋個大瓦房都是最大的夢想,現在豐衣足食,還有什么不滿足的?

        “那時候人人都要過飯。”今年50歲的嚴德武是大包干帶頭人嚴金昌的二兒子,在嚴德武記憶中,他從9歲起就跟著奶奶、姑父去要飯,擠火車往南走,“芋頭,剩餅頭子,要夠一麻袋就回來曬干了吃。”

        大包干后,嚴德武明顯感到了父母的辛勞,“真是起早貪黑地干,我從小是被當女兒養的,10歲就開始做飯,送飯到地頭給父母。”

        說到現在的變化,嚴德武說,以前小崗的年輕后生很難討到對象,現在是姑娘都想嫁到小崗來。

        3月24日,小崗村。現在,村民們的住房統一格式,兩層小樓。 新京報記者尹亞飛攝

        “紅手印”到“紅本本”

        包產到戶數年后,小崗人遭遇了新問題。

        “一年越過溫飽線,20年沒過富裕坎。”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的20多年,小崗村并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大包干帶頭人嚴金昌說,因為糧食產量的大范圍提高,賣糧越來越難,糧食價格降低,換不成“現錢”,“土地是我們農民的命根子,但是光靠種地只能解決了溫飽,富不起來。”

         

        直到2003年,小崗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2300元,村集體存款為零。小崗村的出路到底在哪?

         

        2006年,時任小崗村第一書記沈浩開會動員村民流轉一部分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為招商引資辦工業、開發旅游業出讓“地盤”。他告訴大家,只有搞現代農業,小崗才能大發展。

         

        大包干帶頭人關友江說,現在大家都明白這個理了。但在當時,很多人誤以為是要收回個人承包的土地,顧慮重重。

         

        村民們回憶,當時反對的聲音很激烈,最大的反對聲就來自當年的大包干帶頭人。會剛開起來,好幾個大包干帶頭人就悄無聲息地退場了。

        對這些大包干帶頭人來說,當年的創舉讓他們獲得了無比的榮耀,他們對分田到戶有著濃重的情結。有的帶頭人說:“過去冒險分了田,現在卻要回到大集體,這不是搞倒退嗎?”

        嚴金昌記得,當時沈浩挨家挨戶做工作,說土地流轉不是賣地,只流轉了經營權,承包權永遠是咱們農民的。

         

        最終,嚴金昌被沈浩說服了。他在許多村民猶豫觀望的時候,率先把自家的35畝土地流轉了出去。

         

        嚴金昌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還種地,每畝地種上“一麥一豆”,除去化肥、農藥、農膜外,每畝地年收入不到1000元,碰上天災減產,就更收不上錢。而土地流轉后,每畝土地一年可獲得800元的租金,首先這收入就沒減少。“土地轉出去了,家里的勞動力都解放了,還能干點別的。”

        大包干前孩子們在野地里挖野菜。新京報記者尹亞飛翻拍

        3月24日,小崗村,“大包干”帶頭人嚴宏昌,蹲在自己種的大蔥地里。新京報記者尹亞飛攝

        時任村主任的關友江,也把自家近30畝地流轉了出去,一簽就是15年租期。2008年,關友江在全村開了第一家農家樂——大包干菜館,兒子兒媳改為經營菜館,關友江說,現在一年十幾萬的收入是沒跑的了。

         

        看到別人吃螃蟹都賺到了錢,觀望的村民們坐不住了,紛紛要求流轉自己的土地。

         

        給農民流轉土地吃下“定心丸”的是土地確權。作為安徽省首批土地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縣之一,小崗全面完成1.36萬畝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發放證書875本,發證率達100%。   

         

        嚴金昌等人都領到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拿到這個“紅本本”,流轉更放心了。”據統計,目前全村共流轉土地8932.88畝,占全村可耕土地面積的65.7%,其中規模流轉6841.88畝。  

         

        55歲的程夕兵是村里有名的“種糧大戶”,目前種著590多畝地。除了自家的20畝,其他都是流轉來的。程夕兵說,他一開始只是幫外出務工的鄰居代種,后來發現機械化不僅省時省力,還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就主動流轉,租用村民的地。

         

        程夕兵現在又搞起了農機大院,和別人一起入股了十幾臺農用機械,上了三臺烘干設備,還準備建一個育秧室和米廠。

         

        程夕兵算了一筆賬:沒有烘干設備之前,水稻質量參差不齊,只能賣給個體糧販,一斤水稻1塊2;上了烘干機,烘干過的水稻就可以賣給國家糧庫,一斤可以多賣一毛多錢。

        程夕兵說,他更長遠的設想是,從糧食種植、烘干、加工,再到消費者的餐桌,實現一條龍服務。

         

        “習總書記兩年前考察小崗時說,不讓種糧的人吃虧。現在十九大又提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我心里更有底了,一定要好好干,有個好收成。”

        3月25日,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當年按紅手印時的場所復盤。新京報記者尹亞飛攝

        3月25日,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當年按紅手印時用過的自制煤油燈。新京報記者尹亞飛攝

        “包二代”們的成長

         

        在小崗村,大包干帶頭人的后代被稱為“包二代”。

         

        小崗村黨委委員嚴余山是“大包干”帶頭人嚴宏昌的兒子。46歲的嚴余山在外打拼多年,2014年他辭掉了收入頗豐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家鄉發展。

         

        在嚴余山話語中,不時出現“共享經濟”、“信任體系”、“內生動力”、“物聯網”等當下時髦的詞匯。他在家里開了個禮品店,也兼為村民收送快遞。禮品店主要售賣融入大包干元素的工藝品,“大多數是靠網店銷售,都是自己設計的,有小崗文化在里面。”

         

        嚴余山說,他做的電商平臺現在每年能有十幾萬元的收入。他還組建了一個40多人的“青年農民創業交流群”,除了線上交流碰撞,也定期組織大家出去學習別人的現代化農業,共同營造創業氛圍。

         

        大包干帶頭人關友江的兒子關正景,是這個交流群中比較活躍的一位。關正景并不反感“包二代”這個稱謂,“既然是‘包二代’,也要有大包干精神,敢想敢干。”

        “大包干”帶頭人關友江在自家開的“大包干菜館”的庭院內。新京報記者尹亞飛攝

         

        大包干帶頭人嚴金昌有7個孩子,除了小女兒嫁到江蘇,其他6個都回到了村里發展。他扳著指頭告訴記者:“老大、老五、老六開飯店,老二開超市,老三開浴室,老四是女兒,現在一家子跟著老五干。”

        二兒子嚴德武曾輾轉江蘇、福建、浙江等地打工,十幾年前回到村里,和父親一起,開起了全村第一家超市。“就是300塊錢本錢開個小店,賣些油鹽醬醋,也賣些肥料種子。那時窮人還多,不少人賒賬,后來日子好起來了,一些賒賬我們也不要了。”現在,超市每年毛利潤十幾萬。

        不忙時,嚴德武和妻子會到弟弟嚴德雙的“金昌食府”幫忙。那兒中午食客最多的時候,得有6口鐵鍋同時燉菜、炒菜。

         

        曾在張家港打工的姐姐嚴德鳳,前些年也被叫回來在金昌食府幫忙。夫婦倆現在掙上了弟弟開的工資,問及金額,嚴德鳳很不好意思:“每月至少5000塊吧。”

        3月23日,“大包干”帶頭人嚴金昌家開的“金昌食府”門口,嚴金昌和其部分家人一起合影。新京報記者尹亞飛攝

         

        “小崗要振興,我該怎么辦?”

         

        32歲的合肥人黃澤鵬,自2012年起,每年都要到小崗村住上幾天。他在合肥開了一家咨詢公司,工作壓力特別大時,就來小崗“放空”。

        黃澤鵬說,“在小崗聽大包干帶頭人們講講過去的事情,你就覺得,眼前的困難真不是困難。”

         

        在黃澤鵬眼里,小崗每年都在發生著變化。小學校園建起來了,農家樂越來越多了,特別是游客增多了,村里回鄉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

        缺憾也是有的,比如一到晚上,街上就沒了游客,當地人除了喝酒看電視,就是打麻將、閑拉呱,沒有啥文化活動。黃澤鵬認為,小崗的旅游潛力是需要挖掘的。

        自2014年回鄉發展,嚴余山有了3年多的時間觀察小崗。他認為,這幾年來的小崗變化非常大,除了硬件環境,人們的思想、精神面貌,創業熱情,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然而,嚴余山坦承,現在小崗也存在很多發展中的問題,比如農產品深加工少、新興產業業態不大,需要提高鄉村治理水平。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小崗村集體經濟收入820萬元,同比增長20.6%;小崗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06元,同比增長11.98%。

        3月25日,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游人們在村口牌坊拍照留影。新京報記者尹亞飛攝  

        小崗村第一書記李錦柱說,小崗和沿海富裕地區相比,確實還有很大的差距,跟明星村的地位不夠匹配,在發展中也存在一些求穩怕亂的思想。

         

        自今年一月到任后,李錦柱和村兩委發起了“小崗要振興,我該怎么辦?”的大討論,討論核心就是“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小崗精神,在新時代如何促進鄉村振興”。這場新時代大討論活動,將通過上門走訪、網上征詢、各界座談會等形式,讓小崗所有人都參與進來。

         

        李錦柱說,村兩委正在規劃一個小崗未來的發展方案,在這份藍圖中,小崗村的目標是建成一個“一、二、三產業融合,景區、社區、園區融合的改革特色小鎮,一個生產、生活、生態融合,創新、創業、創意融合的全域田園綜合體”。

        他認為,改革創新是小崗的基因和底色,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最好的紀念就是更有力地推進改革。

        3月22日,三位“大包干”帶頭人(從左往右)嚴國品、嚴立華和嚴俊昌坐在嚴立華家開的“紅手印農家菜館”門口聊天。新京報記者尹亞飛攝

        進入“不惑”之年的新小崗,正在開啟新的改革征程。

         

        小崗村推進了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以小崗村品牌作為無形資產,入股小崗村創發公司,賦予小崗村民股權,讓村民真正變成了股民。今年春節前,小崗村進行了第一次集體所有制股份分紅,每個村民分到了350元。

         

        啟動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建設4300畝高標準農田,發展現代農業觀光游,爭創國家5A級景區……“小崗要發展,最根本的是靠小崗人自己的努力,凝聚共識。”李錦柱說,就像習總書記說的那樣,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洋蔥話題

        你對小崗村有何印象?

         

        責任編輯: 孫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今日報道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今日報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1

        魯公網安備 37010402000660號

        挺进邻居丰满少妇的身体| 最近中文字幕的在线mv视频|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超污| 激情综合五月天| 免费a级黄毛片| 欧美高清视频www夜色资源网|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 欧美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激情视频图片| 欧美xxxxx做受vr| 亚洲偷自拍另类图片二区| 最近中文字幕2018|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图片欧美文学小说激情|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澳门| 放荡的女按摩师2| 中文在线字幕中文字幕| 天天躁日日躁aaaaxxxx|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美女在线精品观看| 4444www免费看|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 国产日韩欧美91|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亚洲小说 | CHINESE中国精品自拍| 国产精品无打码在线播放| a级成人免费毛片完整版|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韩国伦理片年轻的妈妈| 国产中文字幕免费观看| 男高中生大粗吊gvlive| 人妻中文字幕乱人伦在线| 欧美交性a视频免费|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yw| 成年人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