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如果你考上北大了,你會不會欣喜若狂,就算不是北大,估計任何一所985或者211大學,都值得慶賀吧,因為能夠考取這樣的大學的確不容易呀,可謂是天之驕子。可是就有一位這樣的牛人,考上北大都不去,原來他就鐘情于清華大學,復讀了8年才圓了他的清華夢。今天我帶你認識下這個被稱為“高考瘋子”的牛人。
這個牛人名叫吳善柳,廣西人。1982年出生的吳善柳在2000年,參加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考。不過發揮失常,考的不太理想,就選擇了復讀,2001年第二次參加高考,這次考試還不錯,被北京交通大學錄取了。這是一個還不錯的211大學,距離清華大學還是很近的,吳同學有幸去清華大學游玩,對于清華大學的學風學貌很傾倒,心里想要是能考到清華就好了。
在北京交通大學讀了3年后,因為愛玩,荒廢學業,沒等畢業,他就輟學回家。此后在柳州鐵路和廣東等地打工兩三年,因為在打工的過程中,自己沒有拿到畢業證,給的待遇很低,而周圍那些諸如清華北大的卻有比較高的待遇,所以更加堅定了他考清華北大的決心了。
從2007年開始,吳同學走上了自己的復讀之路,2007年參加高考,就考中了北京師范大學,這是個很不錯的雙一流的大學,可是這根本不是吳同學的所要的。其實從2007開始復讀,吳同學一直表現的都不錯,考取的大都是985,211院校,在2011年還被北京大學錄取了,但是因為分數不高,被調劑到醫學部。吳同學再次選擇了放棄,一是吳同學暈血,不喜歡醫學。二他覺得北大醫學部不是正宗的北大,因為北大醫學部是以前的北京醫科大學,后來被合并入了北大,上學都不在北大本部。所以他選擇放棄北大,依舊復讀。
蒼天不負苦心人,在2014年吳同學終于達到了歷史最好成績,這次可以穩進清華,如愿被清華大學機械系錄取,32歲的他終于結束了長達“八年抗戰”的馬拉松復讀之路。
吳同學在2018年,已從清華畢業,可是當年他對記者說他對機械系專業非常的感興趣,希望將來能夠成為一名著名的工程師。可是畢業后并沒成為啥工程師,而是在一所普通的高中當老師。
人們對吳同學議論紛紛,浪費了那么多的青春,考上了清華機械系,也說是自己喜歡的專業,可是從事的工作跟那一點關系沒有,要是早知道當老師,2007年考上了北京師范大學,就去讀書就好了呀,那可是師范類最好的學校呀。如果那時讀了,2011年就畢業了,以他的能力,早就成為小有名氣的老師了。荒廢了十年的時光,最后做了這樣的選擇,很多網友們表示很不值得。
有的網友甚至懷疑他是職業考生,是在錄取名校后,掙得巨額獎金,靠這個賺錢,吳同學的家人也解釋說,根本沒有什么高額的獎金,就是給免除學費,每月給他200元生活費,家里每月還得給他錢,家里一直勸他,可是他一直堅持,就想考清華,就連村子里的人都笑話他腦子進水了。
吳同學復讀的欽州二中校長劉世偉也回應,沒有針對個人的專門獎勵措施。欽州市教育局也宣稱,前幾年會由財政劃撥專項資金,以現金作為獎勵,近兩年來,政府已取消這筆專項資金。
參加高考10次,這不是普通人能夠承受的,他的做法也不值得贊同。吳善柳多次考上重點大學而不去讀,占用了他人的學習機會,也浪費了教育資源。可是,吳善柳卻不這樣認為。他對媒體稱,只是價值觀不同,他并沒有做什么犯法的事情,但他不希望別人學他。
教育部前新聞發言人、教育部語文出版社及國家語委語言文字報刊社社長王旭明對此評價,吳善柳此舉,作為個體現象,選擇多年復讀,無可厚非。但是,他認為,目前的公辦教育仍是稀缺的公共資源,他認為并不合適,不應該鼓勵提倡,特別是對于復讀生的獎勵,他認為應該追責。“復讀生到公辦高中復讀,占用教學資源、占了一個高考招生名額,對應屆生來說并不公平。
吳善柳在考上清華時曾經說過,“在大學踏踏實實學習,找份好工作,找個令自己滿意的老婆,平平淡淡過一生。”高考的路上,他的選擇與眾不同,但是最終還是要做回一個普通人,在這里也祝愿吳善柳早日找到自己的另一半,過上幸福而平凡的生活。
為了自己心中的夢想,大好的青春年華都用來復讀高考,堅持了那么多年值得不值得?清華畢業后,放棄了自己喜歡的專業,選擇做了一名普通教師,有的友友調侃,他最有資格向學生傳授高考秘訣!你怎么看待他的就業選擇!難道真像網友能猜測的那樣嗎?他其實就是個高考工具,其他能力并不高!期待友友們留言分享下你對這位高考牛人的看法。
我是燕園博雅教育,我來回答。
這位“高考瘋子”叫吳善柳,因為前后共計參加了10次高考,多次考上內地名校,甚至曾經考上北大,但都放棄了,最終進入清華而馳名全國,成為一個瘋狂復讀的現象級人物。
出生于1982年的吳善柳,第一次參加高考是2000年,考得不好,于是復讀,并在第二年的高考中考入北京交通大學,入讀后,因為各種原因,沒能畢業,就參加了工作。
他的與眾不同之處就在于,在他已經進入社會兩三年后,出人意料地決定回到中學校園去復讀,再參加高考,并且從此走上了瘋狂考進名校,但又瘋狂放棄,不斷復讀,不斷放棄之路。
2007年和2008年均考上北師大,09年考入中山大學,2010年考進北京林業大學,他都放棄了;2011年甚至考進北大,只是進入的是醫學部,但專業是很好的臨床醫學,而且是本碩連讀,他也放棄了,繼續復讀;2012年考入南京大學,13年考進同濟大學,也同樣放棄了。直到2014年,以高分成為家鄉欽州的理科狀元,并被清華錄取,才最終走完他的復讀之路。
吳善柳2014年進入清華后,經過4年,完成了本科學業后,沒有再繼續學業,也沒有選擇與他在清華對口的機械類或者工程類的工作,而是出人意料地進入了鄭州一所中學擔任中學老師。
目前,吳善柳作為一名中學教師,在一線指導學生高考復習備考。作為一個有非常豐富的高考經驗的老師,也許,把自己的的知識和豐富的高考經驗傳授給學生們,是最能發揮他價值的地方。
現在回頭來看,這位參加了10次高考,最終進入清華才終止復讀之路的“高考瘋子”,當初不斷考進名校,但又不斷放棄,是為了圓夢清華還是另有原因?
不可否認,吳善柳在考試方面確有其長處,也有驚人的毅力,但僅僅只是這些原因,是否能支撐他放棄那么多名校而持續復讀多年呢?作為當時已經是大齡青年的他,無論是個人的情況還是當年他比較貧困的家庭,都是不支持的。一定另有支撐他一直放棄名校一直復讀的重要理由。
其實說穿了也簡單,這個重要理由就是豐厚的升學獎金。
多年來,全國一直都有不少地方重獎那些高考成績出彩考進名校的學生,有些地方獎金甚至很高。基于這些,就有少數很善于考試的人看到了這里面的“商機”,專門復讀考入名校,去拿重獎,然后又放棄入讀大學,繼續復讀,來年繼續拿重獎。這樣通過復讀拿重獎的人,雖然不算很多,但也不乏其人,時不時就能聽說這樣的存在。他們復讀的主要動力是因為重獎。有些人甚至復讀兩三次。吳善柳之所以是典型,只是因為他將這種行為幾乎做到了極致,成為了這種現象的標志性的人物而已。
據說吳善柳復讀那些年,當地的政策是,對于考進北大清華的考生,一次性重獎80萬元,對于考進其他名校的考生,也有10萬到30萬不等的獎勵。這就可以解釋為何吳善柳會屢次考進名校,又屢次放棄了,因為拿到了獎金,下一年這個動作可以繼續做。這個動作一做就是八年,直到2014年考進清華,拿到了最高的獎勵,才最終入讀大學。
所以,“高考瘋子”的背后其實主要并不是因為夢想,而是有實際的利益在起作用,他并不是“瘋子”,而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利用了重獎政策來獲取利益。
毫無疑問,吳善柳的這種行為是不值得鼓勵的,甚至是需要避免的,他不但浪費了多所名校的大學招生名額,而且實際上起到了很壞的示范效應。
吳善柳現象,無疑說明,某些地方重獎高考進名校的考生的鼓勵政策已經嚴重跑偏。如何避免吳善柳現象,才是我們要深思的。
你覺得該怎么看待吳善柳現象呢?
你說的這個人應該叫吳善柳,1982年生,欽州浦北人士。家里父親,姐姐,姐夫等都是做老師的,這對他后續的人生道路其實有一定的影響。他總共應該是考了10次高考,在2000年的時候就參加了第一次高考了,只是高考成績不理想,第一次選擇了復讀,之后開始了“考神”人生。我們看一下他的高考經歷。
從錄取他的學校來看,都是名牌大學了。那他為什么還要多次高考呢?
吳善柳本人說法
根據當年的采訪記錄,他說第一次 從北京交通大學畢業之后,出去找工作,輾轉廣東、廣西都沒有什么好工作,跟想象的差太遠,心里落差大,“都不是什么好工作,跟民工差不多。當時的生活實在讓我無法忍受了,復讀完全是迫不得已。”
而看到身邊清華北大畢業的就容易找到好工作,所以萌生了要讀清華的念頭,想要拼一拼,于是就開始復讀了。這里要說的是,根據他后來的說法,他只是有讀清華這個念頭,并非一定要讀清華 。
后來又一直考,期間被很多名牌大學錄取過,包括北師大,中山大學,北大醫學部,南京大學,同濟等名校。
按他的說法早知道要考8年才能考上清華,還不如當初就去讀北師大了,做老師也挺好。
受家里影響,這可能才是他最終的理想。
外界評論
1、偏執狂,非清華不讀;
2、為了獎金,據了解當時當地政府的政策是考上清華北大的考生,一次性獎勵80萬,其他重點大學也有相對應的獎勵。
3、第一次工作經歷對他的影響較大,以至于失去對了面對外面世界的信心。
2018年7月,吳善柳清華畢業,沒有從事與他專業相關的工作,而是進入河南鄭州某中學任全職老師,負責高中教數學自招課,頗受學生好評,也算是完成了自己最初的心愿。十來年的高考經驗,要是都能傳授給學生,對社會有很大的貢獻了。
我整理一下他的采訪話語,大家從中看看他是什么樣的人,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其實當初上了北師大,當個老師,也挺好的。不累,假期也多。”
“錄得還是比較懸的。當時跟清華招生組打電話,我問金融,說肯定不行。土木工程?只有百分之十的可能。最后選的這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告訴我的可能性大概也就百分之四五十。”
“自己對于未來的發展并沒有想得太多。不指望能有多大成就,只想著能有份輕松的工作,做一個好人。”
“之所以選擇了和在北交大時相同的專業,也不是出于什么特別的興趣,只因為大家都說這個專業好。”
“至于以后的發展,隨大流就好了。”
“ 自己就像一輛已經長期偏離軌道的列車,考入清華終于可以回到正軌。這只是一種個人選擇,不符合主流價值觀,最好不宣傳、不評論、不報道。”
“自己只是一個平凡的人,和每一個人一樣卑微,就像一粒塵埃。這個世界上,其實沒多少人彼此關注。”
為考清華復讀八年,這樣的“高考瘋子”還真是少之又少。吳善柳的這一行為值得稱道,值得效仿嗎?
山重水復疑無路:
時下,高考錄取正在進行時,也確會有一些高分考生為了上名校而選擇復讀。不過,一般而言,復讀一年,如果夢想還不能實現,大部分考生會選擇“認命”,覺得自己與名校無緣,然后選擇一所適合自己的大學,安心就讀。
還有一部分考生為了實現自己的名校夢想,通過“曲線救國”——考研來圓夢。不論通過何種方式實現夢想,奮斗的人生都值得稱道。
相比于吳善柳為了心中的“清華夢”,復讀八年,我更傾向于后者。俗話說:人生不能一條道有道黑,該轉彎時轉彎,“山重水復”之際,也就是“柳暗花明”之時,又何必固執與一點,不知變通呢?
長風破浪會有時:
吳善柳的人生開掛是在2014年。這年吳善柳終于圓夢清華,結束了長達八年的復讀生活。
可以說吳善柳是執著的,是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的。吳善柳用自己的行動印證了李白的那句詩: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不過,回頭想想,從2001年到2014年14年間,吳善柳把人生最美好的年華,都用在了復讀上,值得嗎?
吳善柳這些年中所考取的大學不是211就是985,而且還有全國鼎鼎有名的大學,他如果不是如此執念,選擇任意一所都不差。可能還會因為早幾年畢業,從而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甚至還可以考研,人生一樣會很精彩。可他偏不,非清華不上。試想,如果吳善柳2014年考不上清華,他是不是還要復讀下去?不得而知。
作為一名老師。我也真心佩服吳善柳的執著的精神追求,但是我認為這種做法并不值得效仿。
天生我才必有用
2014年考取清華大學時,吳善柳已經32歲,2018年畢業的吳善柳已經36歲,有著清華大學畢業證的吳善柳在就業時并沒有招多大的優勢,清華大學耀眼的光環,并沒有讓吳善柳收獲到如意的工作。畢竟與同班同學相比,吳善柳已經是大叔級的人物;與同齡人相比,大部分人都已經成家立業,事業上小有成就,而吳善柳因就業不力,最后選擇在鄭州一所私立高中做了一名教師。
清華大學畢業生、私立高中教師,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大,讓很多人感到匪夷所思。當初那么執著的想考清華,努力去考清華,結果卻做了與專業無關的工作,四年清華的學習意義何在?
別人的看法總歸是別人的看法,只要吳善柳自己覺得合適就沒有什么不妥。任何工作,縱然再平凡,也需要人去做。也許在平凡的崗位上,曾經學霸級的吳善柳更能發揮自己的優勢,人盡其才,為社會貢獻更大一份力量,助更多學子走進重點大學的殿堂。你說是嗎?歡迎留言,歡迎評論!
為上清華大學,復讀8年,最后如愿以償,這本來是一個勵志的故事。然而,大學畢業后,他卻選擇了河南某高中任數學老師,這樣的結果,我想對所有人都說不滿意的。
他叫吳善柳,下圖是他的傳奇經歷:2001年第一年參加高考,考取北京交通大學,有人說他是大學開始墮落,中途退學,也有人說是畢業后工作受挫,總而言之,他于2007年開始了復讀之旅,一共參加了10次高考,考取過8所名校,甚至為了上清華大學,放棄了北京大學的通知書,所以,稱他為“高考瘋子”,一點不為過。試想,如果這是你的孩子,作為父母誰會愿意讓孩子這么去折騰?
一、復讀8年,當一名中學數學老師,值嗎?
高考能考上北京交通大學,對于多數學生來說,已經算是很成功的了。但是,無論是學校還是專業,吳善柳都不是很滿意,去了第二天,他就參觀了清華大學。也許,對于吳善柳,考上北京交通大學,只是發揮失常而已,對他來說,數字才是他的最愛,他對數字非常敏感,對經濟和金融非常感興趣,他的目標,是當一名股票交易員。
這種選擇,大家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之后一而再的復讀,是多數人不能接受的,這不僅浪費了自己的青春,還浪費了學校的名額,每一次放棄,都意味著一個學生失去了上名校的機會。
如果他的目標是當一名高中數學老師,也許在考上北京師范大學后,他就不在復讀,然而之后他依然選擇復讀, 甚至放棄了北大醫學部的專業,最終考取了清華,但是最后的結果,還是當了一名高中數學老師。
二、人生最寶貴的是光陰,而不是學歷
當32歲的吳善柳坐上去清華大學的列車那一刻,他也許在為自己的圓夢而感到驕傲,但是他并不知道現實的殘酷。
32歲的年齡,畢業之后就會36歲,這個時候,公務員、事業單位都已經超過了報考的年齡,而對于一些大公司,清華大學的學歷固然重要,但是年齡才是他們“壓榨”的資本,在很多公司,這個年齡都已經到了淘汰的邊緣,誰會花重金聘用這樣一位“高齡”應聘者。
所以,選擇當一名高中數學老師,也許是吳善柳的無奈之舉,如果能進入公辦學校,他也算幸運了,只是即便進入公辦學校,他也許熬到退休,也無法晉級高級職稱了,房子、車子、老婆這些對于其他清華大學的畢業生,都說輕而易舉能獲得的,但是對于他,可能就是非常困難的了。
也許,去輔導機構是他的明智之舉,憑著自己的高智商,憑著多年的備考建議,憑著8次高考的廣告效應,他也許能取得一定的成績,只是不知道36歲年齡的他,是否還有當初那股闖盡。
適度的堅持是執著,執著是良藥;過度的執著是執迷,執迷是毒藥。對于吳善柳來說,你是算執著還是執迷不悟呢?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
吳善柳,廣西欽州浦北縣北通鎮大書房村人,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從2001年第一次復讀開始,當年已經考上了北京交通大學這所很不錯的211大學,在北京交通大學讀了三年。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他這時候選擇了輟學回家,具體輟學原因我們沒有看到。
輟學后的吳善柳,在社會上工作了兩三年,從2007年開始,吳善柳的人生像開了掛一樣,開始復讀,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這期間每年高考都能考上大學,而且至少北京林業大學這種211大學,還包括北京師范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同濟大學,甚至在2011年考上了北京大學醫學部。然而,無一例外的,他都放棄了,選擇重新復讀,理由只有一個“只想考清華大學”。
最后,經歷了10次高考,9次復讀后,終于在2014年順利考上了他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的清華大學。2014年,吳善柳以680分的成績,勇奪廣西欽州理科狀元,順利地被清華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錄取。
很多人看完這個經歷,是不是感覺特別驚訝?是不是覺得這位吳善柳特別有毅力,當年一句“非清華不上”,感動了無數網友。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來看結果,2018年吳善柳從清華大學電氣工程專業畢業后,很多人可能都想不到,他畢業會選擇什么樣的工作。一般來說,清華大學這個專業畢業的學生,要么選擇國家電網,或者電力設計院,或者國內外知名的電氣公司,然后,吳善柳就是這樣一個不走尋常路的人,他最后選擇了河南鄭州一所中學,當上了老師。是不是大跌眼鏡?
對于吳善柳之前的一系列做法及言論,網絡上有不同的聲音,存在著很多質疑:
一是高考專業戶,高考動機不純,特別是在多次考上985大學不去,甚至在考上北京大學都放棄了。
二是吳善柳多次對外界表達他喜歡經濟類專業,雖然只是被電氣工程專業錄取,他也會選擇輔修經濟相關專業?事業上呢?
三是他說他最想從事的職業是股票類相關工作,最后卻選擇了一所鄭州私立中學當老師,這不僅跟電氣工程專業不符,跟經濟類專業更是相差十萬八千里。
我們見過很多為了高考,復讀了很多年的學生,當年自己的初中班主任就是復讀了8年才勉強考上了一所師專,這種復讀是沒有辦法,當年高考太難,加上成績不好,前幾次復讀連專科線都沒上,最后再復讀也是為了想上個大學,這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還是可以理解。
然而,我們再看吳善柳的復讀行為,以及之后一系列的做法,嚴重懷疑他就是高考專業戶,是用自己的青春去賺錢高考利益的投機分子。理由如下:
第一、經濟條件背后的謊言
吳善柳家庭條件并不好,是廣西某個農村家庭出身,一般來說,在貧困的農村,能夠考上大學,很多人巴不得就上了,哪怕是一個普通本科,何況還是在2001年這種背景下。更別說后面考上了北京師范大學,中山大學這種非常不錯的985大學了。
多次考上這種級別的985大學不去上,反而選擇復讀,這在我國貧困的農村家庭來說,是有悖常理的,更何況還有一次考上了北京大學。家庭巨大的經濟壓力,如果不是有高考后巨額的獎勵支撐,能撐過十次高考?
第二、選擇專業上的謊言
吳善柳對于考上北京大學醫學部不去的解釋是,不喜歡學醫。那反問一下,不喜歡為何要報?還有后來選擇清華大學電氣工程專業,顯然電氣工程也不是他喜歡的專業,他自己聲稱只喜歡經濟類專業。那為何不再復讀一年,重考清華大學經濟學專業呢?9次復讀都經歷過了,還怕再來第10次?你們信,反正我不信。
第三、就業上的謊言
口口聲聲說自己喜歡經濟、金融專業,未來最想從事股票交易員工作。而且考進清華大學的時候,也對外聲稱,要選修經濟類專業。按理說,憑借十次高考的“毅力”,在清華大學輔修一個經濟學專業,應該是很有可能完成的。
對于清華大學一個畢業后,如果想從事股票類工作,哪怕是電氣工程專業畢業,這么有目標的話,輔修好經濟金融類專業,未來想進證券類公司從事行業研究也不是不可能。然而,顯然吳善柳在清華大學里并沒有這樣做。可見,徹頭徹尾一個大謊言。
還有,當年第一次復讀能夠考上北京交通大學,最后卻輟學,原因不詳,是不是墮落被勸退?后來在清華大學里,也是墮落?
雖然我們最近幾年,也看到很多清華大學畢業的學生選擇去中學任教,比如深圳中學,之前還有杭州的中學,但這一切,跟吳善柳的之前言論和行為,完全不在一個頻道。
或許,他當年復讀,真的只是為了高考獎金罷了。
對于吳善柳的行為,你們怎么看?歡迎交流。
歡迎關注教育有故事,持續分享更多有趣有料的教育故事。
為了夢想精神可嘉,但是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查閱了相關資料讓我了解了吳善柳,復讀了八年終于考上了清華。題主將它稱為高考瘋子,即使被北大錄取了也不上,對于他的這種執著堅持不懈的精神,確實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現在有很多人來問我,目前我最大的遺憾是什么?在我看來最大的遺憾,就是當年沒有選擇上高中沒有參加高考,上大學,選擇了中等師范學校。
今天,看到吳善柳的相關資料,讓我豎起大拇指確實佩服,參加了八次高考,而且每一次的成績都非常優異,大多數都是985、211的院校。
竟然有一次在北大學習了一段時間,發現自己不適合所學的專業,之前大學畢業以后去一家工廠比較小的工廠打工,覺得自己可能是專業不對口等等原因去選擇了復讀。
他的復讀原因跟其他人可能不太一樣,別人復讀的時候往往是高考考場上,因為種種原因發揮失常成績不理想,或者是題目過于簡單或者太難也導致成績不理想,有的甚至是離自己的目標學校相差一兩分,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才去復讀。
但是復讀我覺得不并不適合所有人, 因為復讀對于每個人來講需要極大的勇氣,身心要承受雙倍的壓力,所以他的八次復讀,讓人的確要豎起大拇指。
但是在我看來他的這種精神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是可嘉的,但是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畢竟浪費了多年的青春年華。
我覺得對于大學的學校,沒有必要過于太執著。既然已經考上了一些重點大學,就應該努力學完。步入社會,這樣一所大學里學習這才是更重要的。
關于題主說的他的現狀如何?相關資料顯示,他在2018年去了一所中學當了老師,也就是說復讀八年考上清華的狀元學子,到最后的人生選擇上確實與眾不同,選擇了最平凡的職業,老師。
跟我是同行,但是這位同行如果站在講臺上向學生談起高考,估計可能都會被傳為佳話,而且他的高考經驗,是所有同行中最豐富的。
結束語:我想他在高考上都能成為名人,希望他多年以后站在講臺上,所創造的業績比剛高考更優秀。
回顧復讀八年的“高考瘋子”的故事
大家稱之為“高考瘋子”的人名叫吳善柳,他第一年高考發揮失常落榜,復讀一年后考上北京交通大學,但是吳善柳發現旁邊的清華大學學習氛圍特別好,可能就是這個情節一直埋在他心里,成為后來激勵他堅持八年高考的動力。2007年,吳善柳大學畢業后,工作不順利,于是決定復讀。從2007年到2014年,吳善柳分別曾以高分考取過北京師范大學、中山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南京大學和同濟大學,但最終,他都放棄就讀。2014年,吳善柳奪取了欽州市理科狀元,被清華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錄取。至此,吳善柳停止了瘋狂高考。2018年吳善柳畢業后在一家私立學校做教師。
吳善柳為什么成了人們眼里的“高考瘋子”?
對于絕大多數普通學生來說,能考上一所名校是一件幸運的事,高興還來不及,哪里能放棄呢?可對吳善柳來說,放棄名校是家常便飯。為此人們議論紛紛。
- 有人說,當年地方政府拿出很多錢獎勵考進名校的學生,吳善柳應該沒少獲得獎金,不然家境普通的他是不可能啃老的。
- 吳善柳本人卻說,他也不是非清北不去,當年放棄北京大學醫學院是因為醫學院有三年時間不在北大上,學習氛圍還是不夠好。
我的一點看法
我們無法知道吳善柳連續復讀八年考取名校之后的放棄的原因。但是我們可以用“如果”來設想一下。
- 如果,吳善柳是為了獲得獎金而堅持八年,可能這八年確實獲得幾十萬甚至一百萬的獎金,但是他也同時失去了生活中更多的體驗。他考上清華的時候已經32歲了,對于很多大學畢業生來說,或者在事業上開始有了起色,或者在生活中有了妻子,可是他還停滯在大學的狀態。
- 如果,吳善柳是為了實現夢想而不斷拼搏,最終他確實考上了我國的最高學府清華,可是畢業后他選擇了私立學校做教師。如果做一名教師是他的夢想,他真的不必去清華,北師大完全可以實現他的理想。
- 如果,吳善柳像李永樂一樣在人大附中,我們可能也多一些理解。按理說,就憑清華大學的文憑,考進公立學校是沒有問題的,那么吳善柳為什么沒有進入公立學校呢?問題就出在年齡上了。吳善柳畢業時已經36歲,而現在所有事業單位和公務員考試都要求35歲以下,所以吳善柳用八年的高考錯過了理想的入職單位。
所以,我覺得不管是否是為了獲得獎金,還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我認為付出八年參加高考不能說不值得,但是付出太多了,得不償失。其實,說到底,他有可能被自己的這種行為所害。
- 另外,在這八年里,他占用和浪費了高考資源,這種行為不應該宣傳和提倡。
結束語
如果這里面沒有獎金的誘惑,一個人能夠八年執著在高考名校上,可能有人說他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我倒是覺得他是一個極端喜歡鉆牛角尖的人,希望他在生活和工作中,改變自己,否則他很難有幸福感。
如果你認同我的價值觀,請關注我!為我點贊、評論和轉發。
我們老吳家這位宗親,也算得上國內高考界里的一位奇人了。吳善柳宗親被人們稱之為“高考瘋子”,因為他先后共參加了10次高考,并多次考上國內名校,一度被北大錄取,但都被他毅然放棄,最后終于進入清華大學而名揚大江南北,成為國內“瘋狂復讀”的標志級人物。
吳善柳出生于1982年,2000年第一次參加高考,考得不盡人意選擇復讀,第二年考入北京交通大學,入學后由于不安于學習,結果沒畢業就參加了工作。 工作兩三年后,出人意料地決定回到高三繼續復讀,再戰高考,并且從此開始了“瘋狂考名校,又瘋狂放棄,如此循環往復”之路!2007年和2008年的高考均被北師大錄取,2009年考入中山大學,2010年考進北京林業大學,2011年甚至考進北京大學,2012年考入南京大學,2013年考進同濟大學,都是毫無例外、一如既往地放棄;直到2014年,以高分成為了家鄉欽州的理科狀元,并被清華大學錄取,才終于走完他的“瘋狂復讀”之路。
吳善柳作為應試教育的杰出代表,在考試方面不僅能力出眾,而且更是毅力驚人,復讀8次,連續多次放棄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同濟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這樣的國內一流名校,絕不是為了考取清華大學這個理由可以解釋得通的。尤其當時已經是大齡青年且家境貧困的他,這么的“瘋狂復讀,瘋狂放棄”必定另有其懷抱;其實這其中的主要原因也不難查找,吳善柳曾經復讀的那些歲月,很多地方上的高考政策都是重獎考入名校的大學生,這對于那些“考試機器”般的孩子來說,確實是個難能可貴的商機。吳善柳屢次考進名校,屢次放棄,應該是拿獎學金拿到手軟,以至于讓家庭都脫貧致富了,他這才在2014年考進清華大學,停止“瘋狂復讀,瘋狂放棄”的吧!
吳善柳清華大學本科學業后,沒有選擇繼續深造學業,也沒有找與他所學專業對口的機械類或者工程類的工作,而是出人意料地進入了鄭州一所民辦中學擔任老師。 這個選擇不得不讓人們對我的這位宗親再次刮目相看,2018年已經36歲的吳善柳宗親清華大學本科畢業了,百廢待興,時不我待,選擇什么行業來錢快、最賺錢呢?有著清華大學學歷、有著8年“瘋狂復讀”資歷的宗親,看問題非常透徹,本人也毫不做作,沒有比教育產業這塊更有優勢的了,尤其是私有學校,他到了哪兒都是塊招牌,無形資產啊,可以化為股本參股的哦!所以,吳善柳宗親毅然選擇做一名中學教師,在一線指導學生高考復習備考,這也算是“物盡其力,人盡其才”吧!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吳善柳宗親是國內高考中的現象級人物,他在政策許可的范圍內,充分發揮個人專長,走出了一條不尋常的人生之路,從“瘋狂復讀,瘋狂放棄”,到毅然選擇做私立學校老師,無不彰顯出他過人的睿智和果敢!
“為考清華復讀8年的‘高考瘋子’,被北大錄取也不上,現狀如何?”
傳說中的“高考瘋子”,姓吳名善柳,廣西人氏,年齡比我大一歲。在高考志愿方面,吳善柳可以說是一名非常“專一”的學霸。自從十八年前他參觀了清華園之后,清華大學這四個字就如同烙印一般烙在他的靈魂深處。從此,吳善柳就對清華大學“情有獨鐘”。
從十二年前開始,吳善柳就開始了多達9次的復讀之旅:從2001年一直復讀到2014年,包括第一次以應屆生的身份參加高考,吳善柳的人生經歷了10次高考的“洗禮”:他先后考上考上北京師范大學2次,考上北京交通大學、中山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同濟大學各一次,直到5年前他才考上自己心儀的清華大學。
如果換做普通人,能夠考上一本院校就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而多次考上傳說中的985、211大學,甚至考上北京大學醫學部,這樣的高考“戰績”,確實讓人嘆為觀止。有人說,沒有參加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那么參加10次高考的吳善柳,其人生是不是非常完整的呢?不見得吧!他復讀9次,參加10次高考,32歲才最終考上清華大學,中途就連被北大醫學部錄取也不去上,現在過得如何呢?吳善柳從清華大學畢業之后,沒有選擇考研,也沒有找到與他自己所選專業“門當戶對”的工作,而是選擇成為一所民辦高中擔任普通的數學教師。
寫到這里,我心中有很多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梳理如下:
(一)如果吳善柳想圓他的清華夢,為何不用考研的方式呢?
通過多次10次高考所體現出的“輝煌戰績”,我們不得不肯定吳善柳在應試方面的可圈可點之處。如果吳善柳單單是想圓清華夢,那么他不僅可以通過高考的方式去清華園就讀,按照他的實力,完全也可以通過考研的方式成為清華大學的研究生,為何他會“執著”到這個程度呢?這一點我百思不得其解。
(二)如果吳善柳想當老師,為何考入北師大而不讀呢?
我們知道,吳善柳最后的“歸宿”是當高中教師,畢業后沒有去找與自己專業相匹配的工作。我們知道,作為清華大學的學生,想要在這個社會上找一個機械類或者工程類的高薪工作,幾乎是沒有多大難度的,畢竟“清華大學”的金字招牌擺在那兒。同時,如果吳善柳一開始的初衷就是為了當老師,那么他干嘛要拒絕北師大而繼續復讀呢?北師大作為國內師范類大學的“排頭兵”,既然想當老師,干嘛考入北師大而不入?
(三)如果吳善柳家庭條件不富裕,是什么支撐著他復讀這么多年?
有人說,吳善柳是寒門學子。但是我有一個疑惑,既然他是一個寒門學子,那么他復讀這么多次需要的學費、生活費到底是怎么來的?雖然吳善柳自己否認不斷高考有獎勵,但他的否認是否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呢?
還有,吳善柳不斷復讀,從青春年少一直考到而立之后,到底值得嗎?對于以上這些疑點,誰能幫我解惑呢?歡迎朋友們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