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人叫做神童?大多數人認識的第一個神童,應該就是王安石筆下的仲永了。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一個從來沒有讀過書的5歲孩童,隨手就能作詩,這樣的孩子的確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神童。今天我們要講的神童,雖然沒有仲永的名氣大,但是他的成名事跡卻比仲永要厲害,更重要的是,他沒有像仲永那樣,長大之后,“泯然眾人矣”。
他叫張炘煬,出生于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是一名95后。剛出生時,父親張會祥,和其他父母一樣,給自己的寶貝兒子,取了一個寓意深刻的名字,炘煬,代表著火熱的意思。但是讓張會祥沒有想到的是,小炘煬真的從小就十分的“火熱”,2歲半開始就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焦點。
2歲識千字,一路跳級,成全國最小大學生
在張炘煬2歲半的時候,張會祥就發現自己的兒子很聰明。一個2歲半的孩子,竟然只花了3個月的時間,就認識了1000多個漢字。
看著兒子這么天才,張會祥在張炘煬6歲的時候,就將他送進了小學。可是讓張會祥沒想到的是,正是自己這一個決定,讓張炘煬開始了跳躍式讀書。
1年級升到2年級,用了1個月;2年級升到3年級,用了1個月;隨后張炘煬在3年級讀了3個月之后,又是一個2連跳直接升到5年級,但是5年級的課程也沒有阻擋這5歲孩子的腳步,只用2個月的時間,張炘煬就完成小學5年級的課程。一年之后,他從小學畢業,開始了初中生涯,那時候他只有8歲。
張炘煬的“初中”,相對來說比較正常,用了2年半的時間才畢業,可是這個時間對于正常初中學制來說依舊提前了足足半年。提前半年初中畢業,張炘煬也沒有閑著,他在家里自學了半年之后,直接進入盤山縣高中,就讀高三。
之后張炘煬參加了2005年遼寧的高考,這個真實年齡只有10歲的孩子,手中拿著派出所開具的身份證明,在那一年高考中,得到了一個還算可以的分數,總分505分,比遼寧二本線高出近50分。最終張炘煬被天津工程師范學院錄取,成為了全國年齡最小的大學生。
神童秘訣,良好的家庭環境,滿足孩子求知欲
張炘煬的父親張會祥和母親都只是兩個普通人,一個是街道辦干部,一個是中學老師。每當有人問起張炘煬聰明的原因時,父親張會祥都會笑著說道:“主要還是遺傳。我沒有采用特別的方法。不過比較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愛學習、愛動腦子,經常思考,對孩子有好處。”
當然,張炘煬的天才,和他的求知欲也是分不開的。從小到大,他對什么東西都十分的好奇,光是《十萬個為什么》就看過還幾個版本。他在上高三的時候,因為對化學知識好奇,就自學整理出幾個被他命名為“張炘煬定理”的化學定理。但是當他拿著“張炘煬定理”去給老師看的時候,卻統統都被老師當場給推翻了。不過這并沒有打擊到張炘煬,他只是事后嘀咕道:“總結定律挺難的,看來還得多學才行”。
新聞中報道過的少年神童很多,王思涵也好,張滿意也罷,他們都年紀輕輕考上了大學,卻因為不能適應環境而被淘汰。但是張炘煬卻不一樣,他13歲考上北京工業大學的研究生,16歲考上博士研究生。
當被問及未來的打算的時候,張炘煬自信地說道:“完成論文、順利畢業,然后去博士后流動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