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在城市生活的人,鄰居之間是這樣一種感覺:低頭不見抬頭見,對門相見不相識。人們常常在無奈之外,調侃這種現象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你在對門,我卻不認識你……
然而,有這么一群人,卻用信任和溫情,沖破鋼筋混凝土帶來的隔膜,將“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老理兒,延續在高樓大廈之間。
12戶人家,各家鑰匙互相保管
單元鄰居們在聚會聊天
在鄭州市一棟居民樓的一個單元,一共有12戶人家,而這12戶人家的老家都在外地,有的甚至還在外省,大家雖然來自五湖四海,但彼此卻非常和睦融洽,你家的備用鑰匙在我家,我家的備用鑰匙在他家,他家的備用鑰匙,則又在另外一家。
“你瞧瞧我這記性,又忘帶鑰匙了……”有一天下午3點,家住3樓的陳卓匆忙跑到4樓,敲開了鄰居孟先生的大門。看到陳卓進門,4樓孟先生邊開玩笑邊把鑰匙拿給陳卓。陳卓的親妹妹其實就住在馬路對面,但是她現在已經習慣將一把家門鑰匙放在孟先生家中,平日里不只是他們兩家相處和睦,整個單元的12戶人家都是相處融洽,這也讓她真心覺得“遠親不如近鄰”。
“3樓的鑰匙在我家,而我們家的一把鑰匙放在6樓。”孟先生的鑰匙也放在領居家。每年春節,孟先生全家都要回湖北老家一段時間,在鄭州過年的6樓鄰居張大姐,就會來到家中給花草澆水施肥。等孟先生一家快回來時,張大姐就提前一天打開他家中的壁掛爐進行預熱,把被子搭到陽臺上曬曬,然后把地板拖干凈,打開窗戶通風透氣……“回到家暖烘烘的,被子也軟和和的,就跟從沒離開過家一樣。”孟先生心里非常感動,鄰居之間這種生活狀態持續了七八年,真的太不不容易了。
這一把把鑰匙,凝聚著12戶人家彼此之間的信任與真情。
一人保管小區7戶鄰居家的鑰匙
朱阿姨保管7戶鄰居家的鑰匙
浙江寧波一小區的朱阿姨,一人保管了小區7戶鄰居家的鑰匙,這7把鄰居家的鑰匙就放在朱阿姨家玄關柜抽屜里:“這把是我們對門的,這把是我們這個單元5樓鄰居的,那把是8號樓鄭阿姨的……”每把鑰匙,朱阿姨看一眼就知道是誰家的。
為什么朱阿姨會這么熱心呢?因為有一次朱阿姨家對面的鄰居回家,發現忘帶鑰匙,進不了家門心里著急,于是就給家人打電話找鑰匙,這時朱阿姨突然意識到,如果通過鄰居兩家互放備用鑰匙的方式,就能避免這樣的問題出現。
“我放把鑰匙在你家,你也放一把到我家?”對于朱阿姨提出的這個想法,鄰居覺得太好了。后來,同一單元5樓的住戶聽說了這事兒,因為朱阿姨已經退休,經常在家,于是5樓住戶也提出,想放一把鑰匙在朱阿姨家,以防意外,朱阿姨非常爽快地答應了。
很快,這個做法就在小區傳開了——忘帶鑰匙了,幫忙抄個煤氣表,臨時接送一下小孩,親戚來了開個門……一連串問題都能很快解決,鄰居們發現,這真是個好法子,于是,越來越多的人把鑰匙放在了朱阿姨家,請她保管。
7戶鄰居家的鑰匙,不僅體現了朱阿姨熱情大方的性格,更體現了鄰居之間深厚的信任。
這個社區的人們,習慣了把鑰匙放在鄰里家
白塔嶺社區鄰居們合影
杭州上城區的白塔嶺社區,居住的氛圍非常濃厚,融入的新鄰居也被這里的鄰里氛圍感染著。“經常聽人說住進洋房,鄰居是誰都不知道,而在我們這里,鄰里關系是真的好。”這幾年住進白塔人家的童林峰感慨萬千。
這里的老居民有一個習慣,就是把鑰匙放在熟識的鄰居家里。“門萬一不小心被風吹上了,就可以去鄰居家拿鑰匙。”居民陳炎貞記得有一次,她接到一個電話:“二樓鳳仙家有股東西燒焦的味道飄上來,她在你家嗎?”“她不在我家,不過你不要急,她的鑰匙在我這里,我去看看。”陳炎貞拿著鑰匙急忙趕到二樓,進去后發現是爐灶上的火沒有關,鍋里的東西都燒焦了。幸好有了熱心的鄰居和這把鑰匙,才沒出大事。
年過八旬的老居民金美珍也住在白塔嶺社區,她和年過七旬的盧春梅是鄰居。2016年上半年,金美珍生病住院了,由于擔心自己的愛人臥病在家無人照料,于是把家里的鑰匙交給盧春梅,讓她幫忙照看一下愛人。
“我開門進去的時候,她愛人很難為情,我說沒關系,我和美珍這么熟了,是她讓我來的。”盧春梅進門就開始幫忙做飯,之后只要有空,她就會去金美珍家幫忙照顧生病的鄰居,兩家關系也越來越融洽。
把鑰匙放在熟識的鄰居家里,這是鄰里之間和睦相處的真實表現,洋溢著溫暖和關愛,更是彼此之間一種深深的信任。
鄰里間最近的距離,是我的鑰匙在你家里!一把把放在鄰居家的鑰匙,不僅能打開彼此封閉的門鎖,也能打開曾經隔膜的心鎖!
不信?你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