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ydtpl"><meter id="ydtpl"><bdo id="ydtpl"></bdo></meter></label>
    <label id="ydtpl"><meter id="ydtpl"></meter></label><span id="ydtpl"><optgroup id="ydtpl"><xmp id="ydtpl"></xmp></optgroup></span>

      1. <li id="ydtpl"><mark id="ydtpl"><strong id="ydtpl"></strong></mark></li>

        <thead id="ydtpl"><optgroup id="ydtpl"></optgroup></thead>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人物 > 我們身邊
        投稿

        音樂人在荒野建“共識社區”:自給自足生活實驗

        2018-07-24 10:15:38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作者:李行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走入荒野:

        自給自足生活實驗

         

         

         

              3月14日,唐冠華在自己朋友圈發了一段長度10秒的小視頻:傍晚,一片山間野地上,前景是三個人的小樂隊在唱歌,中間是戴著線帽的唐冠華在拉小提琴,右邊是他的妻子邢振坐在草地上打手鼓,左邊是戴著黑色墨鏡的日本青年吉福遙樹在彈吉他。后景是一片正在燃燒的荒草。煙霧繚繞中,唐冠華唱起“不可知,明天還要問市場,自由或許問西洋,很正常,一朝悲歌成金曲,愁容騎士更多余,誰用運氣換呼吸,誰用靈魂換稻米……”

        這首歌是萬能青年旅店樂隊的代表作《烏云典當記》,曾作為智利電影《NO》的中文主題曲被青年群體傳唱。歌詞與電影主題契合,都是表達民眾對另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權。而唐冠華本人也一直在選擇一種不同于絕大多數人、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

        霧霾綁架呼吸,房價居高不下,時年19歲的唐冠華發愿赤手空拳改變生活。從2009年開始的近10年間,他先是在青島嶗山清涼澗度過了5年近乎原始人的生活,創辦了“自給自足實驗室”,研究如何僅僅通過自己的雙手滿足衣食住用行等生活需求。之后,又在2015年在福州閩侯縣關中村發起共識社區實驗“南部生活”。并基于此實踐開創了共同理念者一起生活建造、擇鄰而居的共識社區生活方式。

         因為對“南部生活”共識社區理念的認同,已經有來自日本、德國等不同國家的人們前來這個社區生活,其中包括IBM工程師、藝術家、志愿者等等。目前社區內有8位長期居民,近200多名短期訪客。

        從最初在青島嘗試自給自足生活開始,唐冠華夫婦就引來了眾多媒體的關注,從當地媒體到央視、BBC、NHK、紐約時報等等媒體都曾前來探訪。唐冠華也被冠以“中國共識社區第一人”的名號。與此同時,網絡上當然也出現過唱衰和質疑的聲音。有人認為這種生活方式只是烏托邦式的幻想,也有人斥責他炒作,想出名。

        “其實并不是說我做的事情多偉大,從2009年開始,生態環境的惡化引起了政府的關注,所以媒體導向就轉到了保護生態類型的生活方式。對于質疑的聲音,我覺得他們可以親自來這里體驗一番,再評價不遲。媒體的報道,確實把我的理念傳達給大家了,也讓我在最初艱難的幾年里獲得更多的心理支撐。”回憶起這些年,唐冠華這樣說。

        進山

        1989年出生的唐冠華一度以為自己以后會成為企業家。從小喜歡鉆研電腦,初中時便以修電腦賺取零花錢。高中沒上完,他就離開學校創辦了廣告設計公司。掙來的錢除了旅行就是跟朋友們一起玩樂。因為工作室就在青島美術館對面,一個靠海的大院子,當地的文藝青年經常在此借宿、做飯、玩音樂、喝啤酒。“他們也沒什么錢,都是年輕人,都睡在地上,自己做飯吃。有一次一周都在吃土豆,用各種各樣的做法。”唐冠華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

        1397018574712642.jpg

        好景總是不長,身邊的年輕人隨著現實的“錢途”考慮換了一茬又一茬,這讓唐冠華有些失落。他開始思考,“錢真的那么重要嗎?在現代社會里,沒有錢,我該怎么生活?”后來,他覺得既然這些問題不可能在形而上的思考中找到答案,那么,為什么不在現實中找答案?

        隨即,他關掉了自己的工作室,背上裝著饅頭和咸菜的登山包,踏上了尋找答案的未知之路。第一站,就是青島邊上的嶗山。對于“生菜和油菜、小麥和水稻之間的區別一無所知”的唐冠華來說,吃飯可以靠饅頭、生菜椒、溪水解決,睡覺可以靠著一個睡袋,畢竟夏天山野的晚上并不冷。令他沒想到的是,因為一直挖坑如廁,到最后無坑可挖的時候,排泄成了問題。隨后,他不得不自己學習建造一個竹子做的化糞池。

        他從當地農民手中租了一間破舊的磚房,在網絡發布招募志愿者。前后有2000多名志愿者、市民、學生參與,以就地取材、廢物利用的原則,最終完成了一棟由輕鋼、木、竹、布、三合土、花崗巖以及1.5萬個飲料瓶組成的占地面積28平方米的手工房子,并且開始種植韭菜、生菜等蔬菜。

        此時,妻子邢振看到唐冠華的決心,決定放下自己的工作,上山來支持他。

        和唐冠華不同,邢振之前從沒想過自己會成為“回歸自然”的先鋒。在學習經濟專業五年后,邢振開始了一份朝九晚五的證券公司工作。但咨詢工作實際上是另外一種銷售。公司的業績考核時常讓她感覺到壓力,下班之后電話拜訪客戶也是常態。

        之所以進山,起初她是希望有更多時間陪在丈夫身邊。一年后,她的想法清晰了起來。她形容自己以前是個“隨大流的姑娘”,總是從眾。“我不知道該怎么樣獨立思考,好像頓悟了一樣,”邢振說,“我忽然意識到自己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融入一個眾人接受的價值體系,而我根本不理解那套東西。”

        有了安身之處,夫婦二人拜訪了當地學者和手工藝師傅,學習如何釀造醋、醬油和啤酒,如何紡線織布,如何飼養家禽,如何制作器皿和肥皂。他們將一輛自行車改造成了發電機,還造了一臺洗衣機、一塊太陽能電池板,以及一臺小型風力發電機。

        隨著青島第一家地方媒體的報道,唐冠華的生活方式開始被更多人了解。好奇的人群蜂擁而至,批評浪潮也隨之襲來。對此,中央電視臺的一檔訪談節目還進行了報道。受邀來到節目中的名人嘲笑他們“挑戰現代文明”,指責他們“癡心妄想”,譏諷他們沒法在節假日招待父母。就連他們的朋友也頗為困惑。

        與此同時,很多倡導生態保護、回歸自然的社會論壇也開始邀請他們登臺演講。唐冠華和邢振表示,他們這一項目既不是為了宣揚一種苦行的生活方式,也不是為了拋棄現代化的成果,而只是想為無法適應現代都市社會的那些人探索出另一種生活方式。正是在演講中,他碰到了福建正榮公益基金會的負責人。因為認同唐冠華的理念,對方愿意提供500畝土地供唐冠華實施共識社區計劃,并不做過多干涉,這正是唐冠華夢寐以求的。“嶗山是第一步,確定自給自足是否可行。通過他在嶗山的實踐,這一點似乎基本實現了。第二步則是擴展項目規模,吸引更多人參與其中,而與正榮基金會的合作恰逢其時。”唐冠華說。

        1397018599165877-818x545.jpg

        “南部生活”公約

        在經過多次實地考察后,2015年夏天,唐冠華夫婦決定離開嶗山,南下福建。

        在位于福州閩侯縣關中村的500畝土地上,唐冠華發動社會眾籌,讓低收入的藝術文化工作者、自然農耕實踐者、鄉村教育探索者、手工傳承人無經濟門檻地過上自由團結奉獻利他的自給自足共識社區生活,并在一起發揮所長,共同創業。

        一年內,他吸引到了先后畢業于清華、北大建筑系的日本青年吉福遙樹、德國工程師西蒙、IBM工程師董旭、藝術家于伯公等人加入社區,成為常住居民。社區最終被命名為“南部生活”。

        目前,唐冠華已經用簡易材料建好了自己的臥室、廚房、干濕分離式衛生間,并已入住。吉福遙樹為社區規劃了一個餐廳,目前正在建設中。董旭在地里種上了蔬菜、果樹,邢振開設了自己的紡織課堂,于伯公開設了自己的弓作坊,用以DIY制作單體彈弓。除了唐冠華夫婦,其他人目前大多租住在當地村民的房子里。

        他們共同制定了與土地為善(不用化肥、農藥、除草劑)、與村莊為善(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不破壞鄉居生活的安寧)、與伙伴為善(不惡意競爭,彼此平等互助)的生活、工作三項原則。正榮公益基金會為社區設立了專項基金,并把所有公共賬目定期公開。社區還設了一名財務人員跟蹤賬目,并根據各項目預算撥付資金。

        社區約定:所有在社區或與社區有關的活動中發生的交易,都使用南部生活社區幣,該社區幣可與人民幣進行1:1的等價兌換(可浮動)。消費者可以使用該貨幣購買與社區相關的產品與服務。

        有客人來訪社區時,訪客需在專門的接待人員的引導下進行個人信息登記,可以租住在村民或者社區居民租住的房子里,并根據預計駐留的時間長短,來兌換200、500或1000元不等的社區幣。訪客打算駐留社區時,社區會發給帳篷、被褥等日用品,如果訪客可以協助志愿工作,或是參與志愿工作,社區則可以向其退還一部分資金。收費標準是,露營地:30社區幣/天、200社區幣/周、500社區幣/月,宿舍:50社區幣/天,就餐:20社區幣/餐。

        在社區建設的初期,社區公共基金低于10000元時,居民銷售了產品、課程后,需拿出不低于50%的利潤贊助到社區公共基金中。社區公共基金超過10000元時,銷售者需拿出不低于20%的利潤贊助社區公共基金。社區公共基金超過100000元時,銷售者需拿出不低于10%的利潤贊助社區公共基金。

        公共支出包括公共活動物資的采購、公共設施的設置和維護、活動物資的采購等。例如:公共空間家具添置與裝修、露營地的建設、路牌導引的制作和安裝、宣傳品的制作與印刷、路面的鋪設和維護、公共土地的拓荒和種植、集體用餐的材料購買與烹調、貴賓接待的人員準備與設施建設等。200元/天以內的開支,可根據事先提交的預算表與財務人員申請及時取款。200元/天以上的開支,須事先提報居民委員會,經討論后,由決策委員最終決議批準。

        每位居民都可以發起對社區發展與個人成長有益的各類項目,申請需提交可行性報告,項目經由居民委員會商議后,由決策委員最終決議,對得到批準項目,社區會酌情分階段撥付相應款項以落實項目。項目花銷需保留發票/收據,及時計入賬目。

        這些公約都是社區常住居民經過民主商議、投票表決出來的結果。后來的居民也都會就社區公共事務享有同等的投票表決權。在唐冠華看來,這就是一種根據不同的興趣愛好、宗教信仰、飲食習慣等理念而類聚起來的無國界的人類社群。他沒有強制性的約束,社區居民來去自由,即便居民后期想離開社區,也尊重其選擇。

        但“南部生活”對申請社區常住居民采取相對嚴格的標準,首先需要提出申請,然后在當地居住磨合一段時間后,經常住居民投票表決通過后,方可成為正式常住居民。“因為這種社區靠的不只是大家價值觀的相近,還有脾氣、性格相投。這都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后,社區居民才會投票表決。這也是表示對社區常住居民和諧的重視。”唐冠華說 。

        獨立之道

        其實,共識社區這種生活方式在國外由來已久。自給自足生活方式的先驅人物約翰・西蒙在1976年出版了《自給自足生活指南》一書,被全球倡導回歸自然的人群奉為寶典。

        1973年,法國利芒,像很多那個年代成立起來的社區一樣,他們的發起人是一群嬉皮士,激進的學生和工人。時值美國在越南發起戰爭,反戰之聲蔓延于二戰后出生的和平一代。他們不滿于國家機器的強勢,也發現了資本不能承諾的誓言,他們在遠離城市的農村里,重新構建了一個屬于草根、顛覆式的農業社區。這個社區至今運轉良好,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到那里體驗自然生活。

        除此之外,還有葡萄牙的塔美拉社區,德國的哲歌社區,英國的舒馬赫學院。國內位于河南駐馬店的綠色方舟社區、內蒙古的犴達罕營地也都在進行類似社區的嘗試。

        “共識社區是人類群居生活的一種形式。與其相近的概念有理念村、生態社區、生態村等。共識社區特指擁有共識的某類群體自發組成的獨立生活社區。它是我對共識社區這一概念的定義,是逐步完善起來的。歐洲的理念村,往往注重決策上的共識,而我的共識社區,則以共識(共同理念)為主導,以豐富多元的理念,擴充社區的綜合性,使其包含了例如:生態村、理念村、生態社區、可持續社區、藝術家社區、基督教社區、禪修社區、素食社區等概念。”唐冠華如此解釋自己對共識社區的理解。

        從嶗山時期開始,唐冠華就把《自給自足生活指南》和《天工開物》等書籍放在手邊時常翻閱。他也想把自己學習到的現代自給自足的生活技能做成一本當代版的《天工開物》分享給更多的人。“我們的版權沒有賣給任何單位,因此電子版我們可以自由免費發布在網絡。大家都可以在網絡上免費看到。紙質精裝書的推出則作為一種長久收藏存念。”唐冠華說。

        他把書命名為《獨立之道》,目前在嘗試獨立出版發行,由唐冠華與朋友耗時5年設計、制作。全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自給自足生活指南”,第二部分為“理念與日記”。其中“自給自足生活指南”包含了:生態建筑、可持續能源、環保日用品、自然食物四部分。涵蓋了從建筑、能源、農業到油、鹽、醬、醋、糖等日用品的簡明制造工藝技術。與以往諸多自給自足類圖書不同的是,該書每一種工藝技能都是經過作者唐冠華親手實踐、拍攝、記錄的資料。書籍用詞沒有術語,唐冠華力求做到只需要一把刻度尺就可以建設家園。

        “家園計劃是什么?”唐冠華一開始并不確切知道,他讓朋友幫忙想,朋友信手拈來四句話:“家園是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反省,是對如何延續人類文明的探討。家園并不是苦行僧對人類自身極限的試煉,而是研究如何讓人類生活得更加舒適健康。家園不是反城市化,而是讓人可以在城市與家園之間自由選擇。家園不反對科技,而是探討科技與自然的融合。”

        也是因為要踐行“家園計劃”的理念,他在近十年間參與支持了眾多文化藝術和社會行為的實驗行動。

        唐冠華常常對媒體說,生活并沒有明顯的休息和工作的區分。“對我來說,家園計劃就是一個工作,和其他工作沒什么區別,就是沒有老板,所以更要盡力。”邢振也提到,“這其實和我們平時的工作沒什么太大區別,家園計劃也是工作。但我自己穿著自己做的鞋子、衣服,吃著自己種的菜,更加有滿足感。”

         

        責任編輯: 任志強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今日報道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今日報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1

        魯公網安備 37010402000660號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视频| 成人777777| 亚洲伦理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入口| 在公车上拨开内裤进入毛片| 中国老人倣爱视频| 把极品白丝班长啪到腿软|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 国产精品12页|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大胸美女洗澡扒奶衣挤奶|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日批视频网址免费观看|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精品| 最近中文字幕大全高清视频| 亚洲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裸体XXXX极品少妇| 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免费看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办公室 |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的视频| 亚洲人成网国产最新在线| 日韩一品在线播放视频一品免费|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最近2019中文字幕高清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性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 天天做天天添天天谢| z0z0z0另类极品| 天堂网在线.www天堂在线资源| 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国精产品wnw2544a| 2018国产大陆天天弄|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无码| 英语老师解开裙子坐我腿中间| 国产妇女乱一性一交| 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影视大全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