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年幾次見到南存輝,他都會談到一個話題:改革開放。他說:“關于這40年,至少可以說上四天四夜。”采訪者們愛問他改革開放的故事,因為他是這場大發展浪潮里的受益者、成功者,也因為他來自一座深受改革影響的城市——溫州。
南存輝,現任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1963年出生于浙江樂清,1984年創辦求精開關廠,1991年成立正泰電器有限公司,1994年創立正泰集團。南存輝被視為“浙南模式”的探索者,溫州企業界的代表。
南存輝是個典型的溫州人,聰明、果敢、勤奮,始終奉行著溫州著名的“兩板精神”: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后來,他又加了一句話:“平時看黑板。”沒有知識,不識時務可不行。
他又不是個那么典型的溫州人,假貨橫行時他是“業界良心”,炒房成風時他堅守實業。大浪淘沙,最后他站到了溫商軍團的排頭——他的正泰集團,如今是中國工業電器及新能源領軍企業之一。。
財經作家吳曉波說過:“溫州能成為全國的創新改革典范,靠的是‘溫州人’。”這激蕩的40年,既是溫商抓住機遇強勢致富的過程,又是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過程。而從南存輝的故事里,我們能清晰看到,改革開放是怎樣改變了一個人、一座城,甚至一個時代的。
小鎮遇上大時代
正泰集團的總部位于浙江省溫州市柳市鎮中心,門前有鎮上最重要的兩條大道交匯。從溫州各地區過來的城鎮大巴,大多都不會直接到柳市車站,而是先停在正泰門口,司機就會喊:“正泰,有沒有人下?”對柳市人來說,正泰就是鎮里的標桿。
柳市鎮不大,全鎮大約90平方公里,卻誕生了1400多家民營企業,4家“中國500強”,是全國最大的低壓電器基地,被稱為“中國電器之都”。這是浙江省最富有的小鎮之一,但在南存輝的記憶里,40年前的柳市,完全是另一番模樣。
1976年,13歲的南存輝被迫輟學——父親腳骨受傷失去勞動能力,他作為長子必須扛起家庭生計。輟學時,據說他離初中畢業只剩十幾天。“當時家里的房子很破舊,下雨的時候,外面雨下得小,屋里雨下得比外面大。”此后,南存輝在街邊修了3年皮鞋,成了鎮上的“修鞋狀元”,生意好的時候,月收入是當時一個大學畢業生的好幾倍。
也是在那3年,柳市鎮窮則生變。吳曉波在分析溫州崛起時提到:“溫州的自然資源較差、可用地少、交通優勢不明顯、產業工人基礎和教育基礎比較薄弱。”當不甘貧窮的小鎮遇上大時代,變化發生了。
漸漸地,南存輝發現把皮鞋穿破的人越來越多,原來是很多農民做了供銷員,每天拎個皮包跑業務,修鞋時常在包里帶著一些合同、印章。一天,南存輝發現柳市整條街上全是“前店后廠”,大家都在做電器。他聽別人說:“改革開放了,農民可以辦工廠了,我們可以搞長途運輸了,可以跑供銷了。”
1984年,經過多年積累,南存輝與同學合伙辦起了求精開關廠。很長一段時間里,這個開關廠沒有廠房,因為“不敢露富”。南存輝說,“那時候‘姓資姓社’的爭論在溫州特別大,弄不好就會被拉去批斗。后來溫州90%的企業都是民營的,有老同志寫信到中央,溫州除了路沒修,其他都“修”了,資本主義之風嚴重!”1991年,“求精開關廠”一分為二,南存輝創立溫州正泰電器有限公司。
1992年,鄧小平到南方視察并發表一系列講話,“發展才是硬道理”一錘定音,南存輝這才吃了“定心丸”,下決心建成了自己的第一幢工廠大樓。
上世紀80年代末,南存輝(左一)創業初期在公司廠區。
“你是要牌子,還是要票子?”
在商路行走三十多載,南存輝面對過幾次抉擇的分岔口。每次的事件不一樣,但問題的本質卻是同一個:究竟該堅持自我,還是隨波逐流?
第一次抉擇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他還在求精開關廠苦苦探索時。那時候民營企業在溫州形成聲勢,“假冒偽劣”開始盛行,一時間溫州成了“假貨王國”。1987年8月8日,杭州武林廣場上,下城區工商局一把火,燒掉了5000多雙溫州產的劣質皮鞋。而在柳市鎮,幾乎是全民進入電器行業,很多企業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導致產品出現事故,給小鎮和行業帶來毀滅性打擊。南存輝一心想做出好東西,可沒錢沒人沒技術。思考再三,他決定去上海尋求支援。當時溫州不通火車、飛機,只能坐汽車。但溫州公路極差,人們常說“汽車跳,溫州到”,就指這地方“難進來,難出去”。
到了上海,南存輝找到了剛從上海人民電器廠退休的3位師傅。聽到去溫州的邀請,師傅們二話沒說拒絕了。南存輝就一次次到上海,苦口婆心動員幾位師傅“出山”,有時天晚了就打個地鋪“賴”在師傅家,靠著誠心打動了三人。其中一位宋師傅問南存輝:“你是要票子,還是要牌子?要牌子就得扎扎實實干,要票子就像別人一樣搞假貨。”
“當然要牌子了!我有什么做得不對的地方,您盡管批評指正,我一定照辦。”
最后,3位老人從上海來到柳市鎮,幫助南存輝建立熱繼電器實驗室,吃住都在廠里,晚上被子鋪在地上就睡了,就這樣打造出一流的模具和產品,才有了求精開關廠和正泰公司的堅實起步。
南存輝閉關修煉,窗外則是山雨欲來。1989年,國家檢查了近7000個經銷單位,查出偽劣低壓電器170多萬件,其中大多數來自柳市。1990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為柳市鎮單獨“發文”,國家7個部委進駐柳市打假,5個月里全鎮1267家低壓電器門市部關閉,1544個家庭工業戶歇業,359個舊貨經營執照被吊銷。
還好,上級的精神并不是要將柳市電器行業一棍子打死,而是要引導其朝正確的軌道發展。由中央和省、市、縣組成的聯合工作組經過反復研究,提出了 “打擊、堵截、疏導、扶持”八字方針,有保有壓,扶優扶強,政府引導,典型示范,并強力推行“合格證、許可證”制度……這才讓柳市電器“起死回生”,重新走上正軌。
“無證的、假冒偽劣的被打下去,我們因為有自己的生產許可證,合規經營,嚴把質量關,被作為正面典型樹立起來了”南存輝說,“這也是一個思想解放的過程,讓溫州人意識到,質量才是生存。”
第二次抉擇,是與跨國電器巨頭的13年斡旋。1994年,一家跨國公司提出收購正泰80%的股權。“剛聽到消息可高興了,外國人給我們提供技術,給我們培訓,幫我們提高競爭力,多好。”公司特地請了禮儀小姐,拿著鮮花迎接對方代表,。沒想到,他們回來后,很快就把正泰告上法庭,理由是正泰產品做得和他們的太像了。合作不歡而散,但南存輝第一次知道了外觀專利、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從此,南存輝更加重視起自主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
1998年,這家跨國公司又來談合資。這次,南存輝沒有打歡迎牌,沒有搞合影儀式,等對方人到了,直接開始談合作。對方提出要收購正泰51%的股份,進而擁有控股權。“我覺得,如果只是為了錢就被收走太可惜了,我們已經有了很強的品牌意識,而且有信心做得更好,將來的市場前景不可限量。”南存輝主動拒絕了這次合資。
此后,這家公司“又打又拉”,開始一邊控告正泰侵犯知識產權,一邊與正泰商談控股意向。從1994年到2007年,對方起訴正泰24次,盡管最后的結果都是正泰我們沒有侵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錯過了一些良好的市場機會。在當了多次被告后,南存輝想,跨國公司老說我們民營企業侵犯他們的知識產權,到底他們會不會侵犯我們的知識產權呢?湊巧的是,正泰為開發某個新產品,讓科技人員進行專利檢索的時候,意外發現這家跨國公司的產品落入了正泰已注冊的專利范圍。2006年8月1日,正泰起訴這家跨國公司專利侵權,通過反復較量,2009年4月,案件塵埃落定,以對方賠償正泰1.575億人民幣達成全球和解。據稱,這是當時中國知識產權案訴訟的最高價。
“我做新能源,是十年磨一劍”
南存輝的第三次抉擇,與10年前興起的房地產有關。
2006年,正泰投資3000萬美元進軍光伏產業。南存輝的理由是:第一,21世紀最大的競爭就是能源競爭,誰能搶占新能源市場的先機,誰就有可能成為下一輪產業興起的龍頭;第二,正泰雖然已在工業電器領域做到行業領先,但畢竟處于行業末端,而投資光伏產業,能幫助正泰進入前端的發電環節,進而打通整個電力全產業鏈。
然而,在那段溫州人瘋狂炒房、炒礦的時期,南存輝的決定并不足夠吸引股東。正泰內部,好幾個股東提議要投資房地產,當地一些銀行甚至表示,南存輝如果做房地產,可聯合向他授信200多億元。連熟悉的新華社記者都給他發來短信:“聽說你們要做房地產?”
幾乎所有人都覺得應該把錢投向房地產,南存輝卻不這么看,他給股東們舉了個例子:曾經有家很有名的電器企業,在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沒有經受住誘惑,做起了一種專治中老年心血管病的枕頭。枕頭是大眾消費品,需要廣而告之,結果很多人以為這家企業不做電器而要轉行做枕頭了。這樣一來,枕頭沒有像他們想象得那么暢銷,電器業務也因為失去信任而萎縮了,這家企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他舉這個例子,是想告訴公司里的人,錢來得快,去得也會快。他說:“我不會因為要賺這筆‘短錢’,丟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長錢’!”
然而,太陽能的路也并非一帆風順。正泰太陽能最早研發的是薄膜電池,沒想到不久后硅價暴跌,晶體硅技術的成本遠低于薄膜電池。在此情形下,即便是研制出了世界上最好的薄膜電池,正泰也必須果斷放棄,之前的成本很多都打了水漂。諸如此類的彎路讓南存輝背負了巨大壓力,他一直在心里給自己打氣:“在沒有希望的地方看到希望,在沒有機會的地方看到機會。”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溫州的實體經濟受到影響,老板們越發依賴房地產,溫州炒房團“名震全國”。到了2009年,溫州房價逼近4萬元/平方米,最高價可達到10萬元/平方米,把北京、上海遠遠甩開。所有人追著紅海,沒人把錢投給實體,結果房價泡沫破裂,資金鏈斷了。2010年起,溫州老板跑路、跳樓現象不斷出現。
2010年1月,正泰電器在上海證交所正式上市,南存輝(右二)在敲鑼。
“對我們來說,2008年爆發的危機,是壞事,也是好事。”南存輝說。由于全球經濟不景氣,高端人才出現“過剩”,他就抓住這個機會“人才抄底”,先后引進了200多位海歸博士、外國專家,組建了正泰太陽能研發和高端裝備制造團隊。同時,歐洲債務危機,雖然經濟動蕩,但也出現了大量兼并、擴張的機會,“因為這時候最容易找到物美價廉的賣家”。 “我做新能源十年,是十年磨一劍,如今很多新產品,都是五六年前儲備的,現在慢慢釋放出來。”南存輝說,走過的彎路,都是爆發前的蟄伏。
這些年,所有溫商都在疑問:如何轉型升級?南存輝用鷹的故事來向記者解答。他說,鷹是世界上最長壽的鳥類,往往能活到70多歲。但它們40歲時,爪子開始老化,喙變得又長又彎,翅膀也十分沉重。于是,它們會在懸崖上筑巢,用喙擊打巖石,直至完全脫落;等到新喙長出來,它們就用喙把指甲一個個拔掉;等指甲也長出新的,就把羽毛再一根根拔掉。這樣過去5個月,新的羽毛長出來,老鷹又開始飛翔,重新獲得了30年的生命。經商也是如此,需要不斷摒棄舊思想、舊習慣,同時也要學會靜靜等待、忍耐,才能獲得重生。
南存輝的創業是這樣,改革開放的過程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