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云居寺文物管理處副主任王洪啟、吉林大學圖書館館長禹平等領導和嘉賓出席開幕式。
文化是根,穿越時空,代代傳承;文化是魂,潤物無聲,愈顯生機。展覽以云居寺千年刻經史為主線,通過“云居春秋”“刻經偉業”“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四個部分展開,以文物拓片、圖文實景和攝影作品等多種形式,再現了云居寺跨越千年的深厚歷史、最具代表性文物的文化內涵以及文物保護工作背后的故事。全方位、多角度呈現了云居寺這座蘊藏文化、文明、歷史的千年古剎,生動地展示了千年刻經傳奇以及稀有而珍貴的石經寶庫。在豐富的展覽內容中,帶領觀眾了解千年刻經歷史長河中一個個珍寶般的故事,讓觀眾充分領略到綿延千載的房山石經文化和云居寺深厚的歷史底蘊。
為了給展覽增添知識性和趣味性,現場還加入了龍藏木經板印刷、VR科技展項等體驗活動,讓在校師生能夠親身感受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印刷技藝,還可佩戴VR眼鏡“穿越”到北京房山云居寺,體驗遠距離的虛擬漫游。
房山石經始刻于隋大業年間,云居寺開山祖師靜琬為維護正法,率眾弟子刻經于石。此后,僧人們世代相承,歷經隋、唐、遼、金、元、明六個朝代,共刻佛經1122部、3572卷、3500萬字、14278塊,建成了全世界最大、最古老的石刻圖書館,創造出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文化奇跡。
為堅定文化自信,守正創新,自2013年起,云居寺文物管理處加大文化交流,先后到北京故宮博物院、福建曇石山遺址博物館、云南普洱市博物館、江西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寧夏須彌山博物館、山東滕州市漢畫像石博物館、西藏牦牛博物館,北京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云南大學、上海復旦大學、四川大學、江西大學、深圳弘法寺等地舉辦“中華文化奇跡——北京房山云居寺歷史文化展”。實現了讓文物說話、讓觀眾了解歷史的目的。同時走出國門,走進德國柏林大師會堂、緬甸仰光舍利佛寺和曼德勒綠寶佛寺舉辦文化外展,并在當地掀起了“中國文化”的熱潮。多年來,云居寺文物管理處堅持文化引領,講好云居故事、房山故事、中國故事,積極為優秀特色文化展示交流搭建平臺。受眾人群數十萬人。
千年刻經史,燦爛經文化,國之重寶地,北京名古剎。此次云居寺歷史文化展走進全國重點名校吉林大學,承載著弘揚云居文化精髓和內涵的重任。不僅是對房山優秀歷史文化的一次全面推介,更促進了北京房山“云居文化”借助國內知名高校的文化影響力和公共交流平臺,有效發揮文物資源服務社會、教育啟迪民眾的重要作用。讓社會大眾在感受云居寺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的同時,關注云居古寺,探尋石經文化,繼而共同保護好、傳承好房山石經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