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腿部不適,卻經常不當回事。實際上,雙腿是健康的一面鏡子,許多疾病初發時,腿部都會有細微變化。對此,記者邀請國內權威專家進行了詳細解讀。
腿部腫脹
腿腫在生活中很常見,大部分腿腫會在不久后自行消退。但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就要當心了。
腿腫時用手指按下去出現凹陷,很可能是心臟疾病、腎臟疾病、下肢血管疾病或某些代謝疾病等的信號。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關節一科主任張洪美告訴記者,心臟疾病造成的心功能不全或衰竭,容易引起體循環障礙,導致全身水腫,腿也會腫起來;腎臟是身體排出水分的重要器官,腎臟疾病造成排尿異常、電解質紊亂、代謝障礙,也可導致腿腫。
張洪美補充說,如靜脈曲張、靜脈瓣功能不全等下肢血管疾病,均可造成血液循環障礙,導致腿腫;代謝性疾病種類較多,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分泌異常、痛風等,這類疾病與內分泌系統關系密切,也可造成體內代謝元素異常,電解質紊亂,導致腿腫;另外,一些內分泌疾病,腹腔或骨盆部血管受壓,也容易水腫。
減輕腿部腫脹,張洪美提醒,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如果你的工作需要長時間坐著,建議每個小時離開座位,站立幾分鐘,適當活動一下。2.體內鹽分過多會增加腿部水腫。飲食應盡量選擇低鹽食品。3.水有助于機體排除體內鹽分,每天攝入足夠量的水,可減輕水腫。4.鍛煉能夠緩解腿部水腫。
腿部麻木
麻木多與神經病變有關,如果你的腳經常出現麻木感,這可能是由于腿部、足部或后背的神經萎縮所引起的。此外,糖尿病、關節炎和周圍動脈疾病也可能導致腿麻木。一般來講,糖尿病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常呈對稱性疼痛和感覺異常,尤其是腿部,會有麻木、發熱、觸電的感覺,穿不上襪子或穿襪子不舒服,這種情況應及時到內分泌科就診。
另有一些老人平時腿腳發麻,是因為久坐、久站等不良姿勢引起。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會壓迫脛神經或腓神經,引起神經麻痹癥狀,使腿和腳產生麻木感。
平時感到腿部發麻,應站立起來,快速走動幾分鐘。如果感到左腿發麻,就高舉右手10秒,然后放下,反復3次;右腿麻的話就舉左手,可以緩解麻木感;變換走路姿勢,如走“內八字”,使不同的肌肉均衡受力,減輕發麻感覺;對發麻部位進行搓、熱敷,也能消除麻木。
腿腳冰涼
在寒冷的冬天,即便是穿再多的衣服,也有一些人雙腳冰涼。張洪美表示,雙腿冰涼可能是血管疾病、代謝功能障礙、神經傳導功能障礙等引起。
靜脈曲張、動脈硬化、閉塞等血管疾病,都會造成血液循環差,使得體溫調節功能異常,導致腿腳冰冷。代謝疾病可造成人體代謝率低下,身體產生熱量的能力大受影響,致使腿腳冰涼。神經疾病造成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這些均可導致腳冷腿涼。
張洪美建議,腿腳冰冷的老人,平時要多吃低脂蛋白質,如魚肉、禽肉以及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擴張末梢血管,加強神經對抗寒冷的能力。每晚睡覺前熱水泡腳20分鐘左右,可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腿部血液循環。
傷口難以愈合
老年人由于自身組織細胞再生能力減弱,血液供應較差,從而使傷口愈合慢,愈合能力下降。張洪美表示,傷口長時間無法愈合,出現潰瘍,是糖尿病的嚴重預警信號之一。血糖水平升高會導致神經受損,削弱人體的出汗功能和傷口愈合能力,導致“糖尿病足”,嚴重時還可能引起感染甚至截肢。
此外,血運障礙或失神經營養等,造成血液循環障礙,物質代謝功能下降,組織生長緩慢或停止,也會導致傷口愈合困難。因此,平時要做好傷口護理工作,防止因傷口炎癥加重誘發感染,影響傷口愈合;继幘镁貌挥,一定要到醫院排查糖尿病足,盡早治療。
膚色變深
張洪美表示,小腿和腳部顏色變深,常見于靜脈曲張、糖尿病、雷諾氏病或代謝性疾病,造成血管疾病,出現血液循環障礙,代謝產物蓄積于小腿以及腳部組織的間隙和皮下,導致色素沉著。
當腿部皮膚顏色出現異常時,要及時檢查是否有系統性疾病的出現。假如腿上有不明原因的黑痣出現,要排查黑色素瘤。
步態變化
很多老人步履蹣跚,走路吃力緩慢,這可能是中樞神經疾病,如腦梗、腦出血或頭顱占位病變的先兆癥狀之一。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等周圍神經性疾病,也可能引起步態異常。
如果老年人有類似癥狀,并不時伴有肢體麻木無力,則是發生腦梗的前兆信號,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因衰老導致的行動緩慢,建議老人平時要加強鍛煉,適當參加戶外活動,增強肌肉力量。
腿部疼痛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血管逐漸老化。下肢動脈堵塞,血管彈性變差,管腔變窄,血液粘稠度增高,行走時肌肉耗氧量增加而導致下肢缺血性疼痛。休息后得到緩解,繼續行走,肌肉耗氧量再度增加,腿足疼痛重新出現。
張洪美說,腿痛、肌肉乏力是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和中樞神經、脊柱腫瘤的常見癥狀。中老年人一旦出現腿痛,尤其是間歇性腿疼,一定不要忽視,要及時就醫。如果不及時治療,嚴重可導致下肢潰瘍及組織壞死。
腿部瘙癢
秋冬季節,低溫多風,空氣干燥,很多人都會感到皮膚變粗和瘙癢。據統計,秋冬季節80%~90%的人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皮膚瘙癢,有的伴有皮屑脫落或皮膚開裂,甚至刺痛感。
生活中,很多人不把它當回事,隨便買點軟膏擦一擦,只有少部分人會去看皮膚科。張洪美表示,單純的腿部瘙癢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具有自限性,適當擦拭藥膏確實能夠緩解。但一些全身系統性疾病也可導致腿部瘙癢,病因十分復雜。如糖尿病、肝膽疾病、貧血、淋巴瘤等均可導致瘙癢;精神因素等也可有癢感。因此要到正規醫院進一步排查。
平時容易出現腿部瘙癢的患者,要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或油炸食物;注意腿腳部的衛生,不要用手抓,避免引起感染;保持腿部清潔、干燥,多穿透氣性較好的褲子和鞋襪;不用別人的浴巾、拖鞋等,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