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興起了馬拉松熱,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路跑的人群。小王也是跑步愛好者,每周都要跑差不多20幾公里。然而最近跑步后小王出現了一側的膝蓋痛,而且每次跑量加大后就比較明顯,沒有辦法繼續正常訓練,十分苦惱。聽“跑友”說可能患上了跑步膝,于是小王去看醫生,醫生告訴他:有可能是半月板損傷,讓他休息不要跑步了。但是小王的愛好就是跑步啊,不甘心就這樣放棄,于是小王再次來到運動醫學科門診咨詢醫生。醫生檢查后告訴他,問題是膝蓋外側的一根肌腱發生炎癥了而引起疼痛。小王有點疑惑:到底有沒有跑步膝呢?還是半月板損傷?
到底什么是跑步膝?
臨床上沒有“跑步膝”這個名詞,或者說不夠全面。目前很多人喜歡把跑步后膝蓋發生疼痛都叫作跑步膝。其實跑步人群中比較多見的是膝關節外側疼痛,通常是由于外側一根肌腱叫髂脛束,由于跑步時反復摩擦股骨外側髁造成該處滑囊發炎,引起疼痛,它有個專門的名詞叫Runner’s Knee,翻譯為跑者膝,也叫髂脛束摩擦綜合癥(ITB 綜合癥)。上文中小王其實就是得了這個毛病。
不少人認為的跑步后膝關節疼痛誘發的一系列癥狀都稱為跑步膝,甚至半月板損傷也認為是跑步膝,這是不夠準確的。跑步膝并非某一個損傷的診斷,而是多種疾病的統稱,如果僅僅使用跑步膝來描述膝蓋痛容易使臨床診斷不夠明確,建議應該確切搞清楚究竟是什么問題,繼而開展正確的治療。
跑步運動中還有很大一類損傷集中在膝蓋前方,俗稱膝前痛。其實所謂的膝前痛也并非單一的某一種傷病,它包含許多不同的疾病,比較常見的主要是膝蓋骨后面的軟骨磨損(也叫髕股關節軟骨損傷)以及髕腱腱病(也叫髕尖末端病)。
為什么容易被誤診?
普通的骨科醫生往往對于軟組織損傷不夠重視,對于沒有骨折的膝部損傷,如果癥狀定位不夠明確,會認為是半月板損傷。但是,確定半月板損傷需要根據損傷的原因、具體部分、疼痛位置,嚴重的運動損傷體格檢查以及影像學來明顯診斷。一般來說,跑步后膝關節疼痛最為多見肌腱軟組織損傷和髕骨軟骨損傷,年輕人除非有明顯外傷史或者先天半月板異常才可能會是半月板損傷。
曾經有一患者,也是一名跑友,以為自己是半月板損傷了,就一直不敢跑步。直到去到運動醫學專科門診,經過核磁共振檢查并結合醫生臨床體格檢查才發現并非真正半月板損傷,經過治療恢復了運動。
延伸閱讀:
跑步后膝蓋痛怎么辦?
其實也不用特別擔心,剛才我們說了跑步引起的膝蓋痛多見肌腱軟組織損傷和髕骨軟骨損傷,一般不需要手術治療。首先還是要請醫生給你明確診斷一下是什么問題。通常可以采用康復理療(如體外沖擊波治療)、輔具治療(如護具、肌內貼布)及藥物輔助等方法也緩解癥狀。此外通過改善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和本體感覺控制能力也可以預防和緩解跑步后膝蓋疼痛。
溫馨提示:
喜歡跑步的你需要知道
半月板損傷并非跑步人群中常見問題,除非運動過程中有明顯的扭傷史或者關節卡住;
對于曾經被診斷為半月板損傷的跑友,并不要太過擔心,可能你并非真正半月板損傷,建議來運動醫學專科門診診斷一下;
經常喜歡各類馬拉松比賽的跑友,一定要定期檢查你的膝關節,可能不經意間就容易出現勞損,進一步損害關節;
如果經常跑步的人,建議有條件的話可以適當進行一些下肢力量訓練,跑步不能代替力量訓練,足夠的下肢肌肉控制能力能夠幫助你跑步時不容易受傷;
運動時,針對有過傷病的部位可以使用一此護具或者肌內貼布進行保護;對于沒有傷病的部位可以根據運動量也可以進行一些運動防護,避免運動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