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鄉村振興,大家都很熟悉,F在在俺們村,大家伙兒各方面的積極性都挺高的,大家都知道十九大,知道鄉村振興戰略,知道咱們的機遇就在眼前了。但是,該怎么抓好這個機遇,就不是很明白了。其實啊,機遇并不難找,只是很多人看到了卻沒想到。來聽聽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副會長馬曉河在《中國經濟大講堂》中是怎么說的吧。
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副會長馬曉河:第一個,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會帶來很大的機遇,你比如說,五億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幾億畝的叫節水灌溉。
鄉村振興在農業工程這塊兒就提出了,到2022年的時候,全國要建成可以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高標準農田十億畝。目前呢,時間還沒過半,我們就已經都完成五億畝了,再加一把勁,差不多能提前完成任務。您琢磨琢磨,如果每畝地國家投入1500塊錢,五億畝是多少?趕緊算算,7500億元呀!咱們的節水灌溉技術說白了就是用最少的水灌溉最大限度的農田,獲得最大限度的產量,還有田、林、網、湖綜合治理、土地肥力培育、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農業機械化等,這一大波機遇,不都是財富呀?
咱再算一筆賬,假如說中國鄉村的勞動生產效率能提高到日本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說我們每個農民每年的產出能上升到1萬美元,您算過我們國家在農業這塊兒產出將是多少嗎?9.7萬億人民幣呀!是不是頓時覺得“有錢人”的生活在向你招手了呢?先不要太興奮,還有更多好機遇在等著我們呢,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副會長馬曉河在《中國經濟大講堂》中還有提示。
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副會長馬曉河:第二個,三產融合。農業發展文旅、文化旅游業,發展新業態,發展一些新產品、新模式等等會帶來收入。第三個,轉移人口市民化也有機遇。第四個,中等收入群體擴大。第五個,基礎設施。你比如說今年國家農村的道路增加了26萬公里的道路建設投資。
嗯嗯,今兒大家都高興,就再多透露點兒提精神的信息吧。咱們政府提倡把全國農村的茅房全部都改成沖水廁所,想得多周到呀。這樣的硬件建設投資,既改善生活品質,又改善環境污染,還增加農民收入,肯定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兒。除了馬桶,咱還有讓全國所有自然村、行政村都能亮起來的雪亮工程呢,這也是一個不小的工程。
這一波波機遇可謂千載難逢,我們的鄉村現階段蘊藏著大量“寶藏”,大批的機會,他正靜候著有緣人的助力開啟,您還不趕快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