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算命、在線占卜,你體驗過嗎?可以預知前程、趨吉避兇、消災解難,如此神乎其神竟然有的還不收錢?
這種網上算命還有人信?實際上不僅有人信,這一行還挺火的。那么,這種網上算命靠譜嗎?免費算命藏著哪些騙局?本期e查到底將為您一一揭曉。
“算命先生”搭上網絡快車
有的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就寄希望于“算命”改變命運。在新媒體時代,“算命先生”也搭上了網絡快車,把占卜算命看風水的買賣開到了網上。
打開淘寶網,搜索關鍵詞“算命”,有超過一百頁相關商品。不少商品還打著“不滿意全額退款”的招牌,名列前茅的幾家銷量都過千,排名第一的店家銷量達到了一萬+。而算命的收費也根據顧客不同的需求有所不同,價格大都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有網店在醒目位置提示先看前事,再看未來,看得準再付錢。
重慶市南岸區的羅女士說,她在淘寶網上花了260元算了一次命,但所謂的大師不但沒有給自己指點迷津,反而讓自己產生了種種質疑。“當我追問時,沒想到’大師’把我拉黑了。”羅女士說。
重慶晨報記者也在淘寶網付費598元購買過算命服務,付款后一名自稱姓陳的“大師”添加了其微信并為其算命。整個算命的過程,這個所謂的陳大師一直在套話,說的話也很籠統,似乎這些話用在每個人身上都可以。
有知情人表示,網絡算命的把戲其實很簡單,就是通過你的朋友圈、年齡和網上留下的數據進行整合,然后告訴你一些籠統的結果。其實所謂的大師利用的就是人們的心理,然后故弄玄虛。
免費算命 實為高價賣“開光物件”
e查到底發現有的“算命大師”以免費來吸引人,讓消費者一步步掉進設置好的陷阱。
近日,重慶兩江新區公安分局一舉打掉一個以“算命大師”為幌子,采取看手相、測八字、賣“消災祈福”產品等方式在網上實施詐騙的團伙,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210余名,初步查明該團伙詐騙金額達2400余萬元。
據辦案民警介紹,所謂網上“算命大師”,實則是該團伙以公司名義招聘的一批青年男女員工,包裝成“算命大師”。經過統一培訓學習詐騙話術、詐騙手法后,通過微信群、朋友圈打廣告,稱可免費看手相、算命。據犯罪嫌疑人供述,他們在網上收集所謂算命、看相相關信息,通過微信聊天向受害人“套話”,向其推銷“八字精批”“面相精批”“解簽解夢”等10余種“咨詢服務類產品”,以及80種所謂“開過光”能“改命”“改運”的護身符、護身珠等。產品出售價格從數百元至數千元不等,而這些東西都是團伙從網上低價購買的劣質產品。
網絡算命除了騙財,還存在個人信息泄露的重大風險。據四川消費網報道,目前在手機應用商場內,有多款號稱用人工智能測面相的軟件。這些相面軟件要求獲得用戶的公開信息,包括昵稱、頭像、所在地區及性別等內容,還有的需要用戶根據提示錄入一段小視頻,包含點頭、眨眼、微笑等動作后才能看相。這些影像資料與用戶資料搭配使用,通常都能夠“賣”出不錯的價錢。
構成消費欺詐 消費者可舉報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說,“算命大師”利用顧客對不確定命運的擔憂,虛構假象來掙錢,并以此為核心商業模式長期從事此類營生,就是詐騙。“遇到此類詐騙,消費者有權要求算命店鋪退錢,如果‘算命大師’詐騙金額達到一定程度還可能構成詐騙罪,要負刑事責任。
針對網絡算命,淘寶工作人員稱,算命店鋪大都在經營過程中引導消費者前往微信、QQ等社交平臺上進行算命活動,及時發現此類店鋪有一定難度。“但如果消費者發現此類店鋪,可以舉報,同時也要注意留存證據,比如與店鋪客服的聊天記錄等。”
“算命店鋪用算命盈利的行為,實際上是宣傳封建迷信的行為。”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劉鵬飛表示,電商平臺也有責任采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證網絡安全、穩定運行,防范網絡違法犯罪活動,有效應對網絡安全事件,保障電子商務交易安全。
近些年,相關文化督查和市場監管部門對宣揚封建迷信、通過算命占卜行騙等行為都予以嚴厲打擊。但在互聯網領域,對于此類活動的監管仍存在部分真空。劉鵬飛建議,加強相關法律的明確規定,從相關行為的性質認定、判斷標準、處罰方法、執法部門等方面作出更加明確具體的可操作性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