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對網絡直播行業的規范和引導,國家網信辦、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門近來陸續出臺相關規定。但是,面對龐大的網絡直播市場,仍有一些人想方設法“打擦邊球”,鉆監管空子。“中國網事”記者近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對此進行了暗訪。
“高薪”誘惑 宣傳注水
“工作時間自由,地點自由,收入高。”“放學別走,來直播!”記者在成都多所高校特別是藝術院校周邊看到,大量網絡主播經紀公司的廣告吸引了不少懷揣網紅夢的年輕人。
近日,記者以應聘者身份來到成都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面試。簽約合同顯示,主播每月需保證90小時的直播時間,當每月完成價值5萬元的禮物業績時,能獲得8000元底薪和65%的禮物提成。當禮物業績為1000元到1500元時,底薪則為1000元,禮物提成為30%。
類似這樣的“高薪”誘惑讓許多學生躍躍欲試,但事實上,真正能拿到高收入的寥寥無幾。
記者暗訪時發現,幾乎所有經紀公司都有合作的整容機構。在記者暗訪的其中一家公司,負責人稱與銅雀臺韓國整容美容醫院、華人醫聯整形等有合作,“院長做手術能保證一次過,如果你們自己找整容機構,做完鼻子可能是歪的,要多花錢再次修復。”負責人還稱,如果能介紹主播整容,能給記者10%的提成。
披著“經紀”外衣游走灰色地帶
“其實當主播就是看你怎么樣去‘撩’。”“你跟粉絲建立聯系后,稱呼逐漸變成‘哥哥’‘妹妹’就好了,這只是一個身份的轉變。”暗訪中,經紀公司工作人員向記者如此傳授“秘訣”。
一位主播表示,一些想快速走紅的主播往往靠討好經紀公司“上位”,其中甚至有不堪的交易;一些新人也通過向網紅支付幾千甚至幾萬元的費用進行“連麥”,讓大V在直播時捎帶自己,增加曝光度。
在記者暗訪的這家公司,當負責人得知記者來自一所藝術院校后,提出讓記者當經紀人,為公司介紹同學。
“你不知道誰有潛力,是個人就可以,最好是女的。先不用管她條件好不好,只考慮人數夠不夠,數量有了再去抓質量。有資源的話,你有多少我要多少。”該負責人說。
當記者繼續詢問時,該負責人表示自己在成都做了11年夜場,還稱夜場都是高端客人,女生只陪唱歌聊天,不會被“占便宜”,如果記者介紹的人多,可以給記者每月保底1萬元至1.5萬元。他還強調,給記者的中介費是不包含“出臺”的,要“出臺”另算。
對于網絡直播產業的亂象,近幾年已引起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陸續出臺了一批規定,亂象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制。
四川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劉昕杰建議,加快網絡直播產業的立法,制定行業標準,對直播平臺、經紀公司的資質和經營活動加強審核和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