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商品經濟日益發達,對“商機”嗅覺靈敏的人層出不窮。近日就有媒體報道,在雄安新區成立后,有大量企業嘗試注冊帶有“雄安”二字的商標。記者調查發現,僅帶有“雄安”二字的酒類商標注冊申請就高達110項,但無一通過。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的商家在商標注冊被駁回后,干脆直接開發產品銷售“蹭熱點”。近日,有網友在石家莊地鐵廣告中發現一款名為“雄安特曲”的酒,商標注冊沒有通過,直接進行銷售宣傳。商家這種蹭熱點的行為是否涉嫌違規?
在雄安新區成立后,大量蹭熱點的企業對帶有“雄安”二字的商標進行注冊,僅酒類就有110多次商標注冊申請,申請人有當地酒業公司,還有科技公司和建筑公司等。查詢結果顯示,多家企業分別申請注冊了如“雄安特釀”“雄安特曲”“雄安頭曲”“雄安二曲”“特雄安曲”等容易與“雄安新區”混淆的商標字樣。
因《商標法》明確規定,縣級以上行政區劃的地名或者公眾知曉的外國地名,不得作為商標,對于這些商標注冊申請,暫無企業通過審批。
在諸多帶“雄安”二字的商標申請中,數量最多的是當地酒企。原名保定府酒業有限公司的雄安保府酒業有限公司坐落在雄安新區內的容城縣,一位企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認為,自己本來就是當地企業,產品以雄安命名也是理所當然。
面對“蹭熱點”的質疑,這位員工表示,自己也是“受害者”,有大量并不在雄安新區內的企業也開始以“雄安”命名自己的產品,甚至產品外觀設計都十分雷同。
另外一家北京京府酒業有限公司也曾嘗試以“雄安”二字注冊酒類商標,并生產了類似“雄安特曲”的產品。公司負責人以“不方便”為由,拒絕回應此事。
對于酒類產品“蹭雄安熱點”問題,知識產權律師游云庭認為,按照我國法律規定,煙、藥品在銷售前必須注冊產品商標,但酒類不是必須,如果酒類企業不注冊商標,只作為品牌,法律也沒有禁止。
但是對于產地不在雄安新區內的“蹭熱點”行為,游云庭律師認為,除當地企業外,沒有同雄安有實際關聯的企業,仍讓產品命名中帶有“雄安”二字,則有被工商部門處罰的風險。“比如這種酒的產地并不在雄安新區,如果它取了這樣一個名字,可能會給消費者造成誤導,讓消費者以為這個酒的產地是雄安新區,法律禁止的是這樣一種混淆的行為,因為它會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會擾亂市場秩序。”(記者任夢巖 來源:央廣網)
媒體短評
“雄安特曲”是作為商品商標申請的,而非集體或證明商標,申請日期也在雄安新區設立之后,故有關方面不予注冊也在情理之中。
特別是,2017年7月,原國家工商總局印發的《關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及:依法將“中國雄安”“雄安”字樣在商標注冊工作中予以保護。
因此,不僅是“雄安特曲”,市場上其他企圖蹭雄安熱點的品牌等,在申請注冊時都面臨相同問題。
由于非注冊商標不享有注冊商標專用權,即其他商家也可在同種商品或不同種商品上使用相同或相近似的商標,非注冊商標使用人的權利將無法得到保護。
而相關企業明知無法注冊,得不到相關法律的保護,卻依舊穿著“雄安”的外衣,甚至鋪廣告大肆宣傳,不只是打擦邊球,甚至涉嫌違法、違規。這樣的企業就可能難以做大做強——因為一個產品名稱得不到法律的保護,隨時都可能面臨被清理的危險,哪里還有品牌可言?
而對于這種涉嫌違法、違規的行為,監管方也要緊盯有關企業,以防止其違法沖動。(據新京報)